朱棣为什么不废除锦衣卫,朱棣被贬后重启锦衣卫为什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5 04:20:54

朱棣攻破皇宫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朱允炆,看到的只是一具烧焦的尸体,至于是不是,伺候朱允炆的太监说是。若不是这个太监,朱棣都意识不到这是朱允炆,毕竟已经面目全非。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朱允炆呢?有很大的可能不是:

因为第一,朱允炆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文奎以及次子朱文圭,但在火灾现场,朱棣仅发现了朱文圭,朱文奎不见踪迹,连个尸体都没有。既然朱文奎能够逃之夭夭,那么朱允炆自然也能够逃之夭夭。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会要》

第二,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印章,毕竟要是没有印章的话,如何发布圣旨?但随着朱允炆的消失,那颗印章也跟着消失。

要知道,那可是印章,皇宫一发生大火,朱棣就积极进行灭火行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烧没的,但它就是莫名其妙的人间蒸发。

有一定的可能是,朱允炆从皇宫中将其带走,用作当成证明自己身份的器物。

“朕于宫中遍寻皇考宸翰不可得,有言建文自焚,并宝玺皆毁矣,朕深恸之。”——《明实录》

第三,朱棣以天子的礼仪安葬朱允许,毕竟他虽然是造反,但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如果草草安葬朱允炆的话,那岂不是向天下人说明他是在造反。

但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以天子礼仪安葬朱允炆的那座坟墓,竟然找不出在哪里。

明显是负责打扫的太常寺知道其中安葬的不是朱允炆,所以才一代又一代的应付了事,以至于到后来形成坟墓失踪的现象。

“金陵故老,无能指建文帝葬处。”——《国榷》

正是因为有一定的证据证明,朱允炆未必死于大火,在修《明史》的时候,史官才会爆发争执,有的说朱允炆死于大火,有的说朱允炆没有死于大火,以至于在《明史·恭闵帝本纪》留下:“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的记载。

朱棣为什么不废除锦衣卫,朱棣被贬后重启锦衣卫为什么(9)

既然朱允炆有存活的可能,即代表着他会随时起兵复国,而他一旦起兵复国的话,对于朱棣而言,一定是惨痛的打击。

因为永乐一朝的大臣可基本上都是建文一朝遗留下来的,地方上的更不用说,一个个都是。如果朱允炆出现的话,明朝将会再次大乱,而他的皇位保不保得住,也将是一个问题。

锦衣卫恰好能够解决他的忧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明面上的工作是抓人审判,但暗地里还有其他的工作,那就是向皇帝传递外界各种皇帝感兴趣的消息。

当年的朱元璋就是通过这一点,将群臣变得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国子监祭酒宋讷在家里生闷气,结果第二天,朱元璋将他生闷气的画像拿给他看。要知道,宋讷生闷气的地方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在自己的家里,想想都觉得恐怖。

怎么样才能够杜绝有能再次造反的可能呢?将人一个个的盯起来,以及物理消灭。

而锦衣卫早在洪武年间就做过这种事情,现如今再做,无非就是重操旧业,已经熟门熟路,形成了又一时期的恐怖政治。

不过,锦衣卫也确实好用,因为在朱棣统治期间并没有出现官员叛乱的情况。

由于锦衣卫的存在,对皇帝并没有什么危害,有危害,那也是在洪武年间以及永乐年间,因为一个需要屠*功臣,一个需要屠*建文旧臣。

而其他时期的皇帝都没有他们两个的需求,处置犯人的途径都是通过三法司这三个正常渠道去走,自然也就将锦衣卫的危害减到最小。

反而还有利于皇帝,不但可以监视群臣,还可以得知皇宫外发生的种种事情,打发时间。

朱棣为什么不废除锦衣卫,朱棣被贬后重启锦衣卫为什么(10)

有的人可能已经意识到,封建王朝任何一条制度的出现,都是出自于皇帝的需要,不但锦衣卫是如此,内阁也是如此,倘若没有皇帝的需要,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因为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制度是为了什么?为了统治。

不过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就比如朱元璋,他以为藩王能够巩固皇帝的统治,结果藩王反过来统治了皇帝,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一条制度是否合理,必须要通过时间去证明,而一般情况,皇帝都无法看到制度是否合理的那一天。

因为创建制度的皇帝即代表着有足够的实力摧毁制度,制度有问题,也是在下一任皇帝上位,才会表现出来,因为下一任皇帝未必会有摧毁制度的实力,相反还会反过来被制度摧毁,靖难之役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因此,皇帝颁发一条新制度都会谨慎谨慎再谨慎。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