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刘据还有一个拥趸,那就是丞相公孙贺,他的夫人正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从辈分看,公孙贺是刘据的姨父,自然也是刘据的强力支持者,可偏偏他也出事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公孙贺有个纨绔儿子公孙敬声,之位公孙衙内像极了影视剧中常见的官二代“坑爹货”:仗着自己有权有势有后台,居然私自克扣了军饷一千九百万钱。这事后来还被人抖了出来。
贪污军饷这种事犯在汉武帝手里,公孙敬声眼瞅小命不保,作为丞相的公孙贺开始了“大胆”的自救行为:有个“以武犯禁”的阳陵大侠朱安世一直在外潜逃,公孙家愿意戴罪立功,抓捕朱安世。
简单说下秦汉时期的“大侠”,这可不是我们今天古典小说里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的大侠,而是当时的黑社会老大,有点像铜锣湾的陈浩南,他们在民间的势力非常庞大,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兴衰。比如七国之乱中,周亚夫就认为得“大侠”剧孟如得一敌国。正因为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巨大,一度成为游走于上层和下层之间的特殊存在。但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对这种“大侠”坚决取缔、毫不手软, 比如大侠郭解之死,卫青求情都没用。
那么,朱安世难抓吗?对于丞相公孙贺来说,一点都不难,不用多久,朱安世就进了号子。
朱安世被抓了,公孙家就安全了吗?恰恰相反!曾经一生逍遥的朱安世恨死了抓捕他的公孙家,进了大牢之后,他迅速开启了胡说八道模式: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阳石公主有私情,而且公孙敬声请过“大仙儿”诅咒武帝去死,此外,公孙家还在驰道上埋小人。
这三大罪状,条条致命啊,可问题是,这些都非常隐秘的事情,你朱安世是怎么知道的?这不是明摆着胡说八道吗?可就是这些“胡说八道”,偏偏有人不但听了,还信了:他就是汉武帝刘彻,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公孙贺、公孙敬声全都下狱审查。
结果呢,公孙贺、公孙敬声在大牢里也没挺多久,竟然都死了。这一年是公元前91年。
这一下,太子刘据一派最重要的支点——没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小人的存在。在这世界上,小人一直都是一种神奇的动物——无论人类文明如何进步,这世间永远不乏损人利己的小人。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咱们前文说过,刘据、刘彻父子性格迥异,而这就是小人做文章的绝佳入口。
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太监——苏文。有一次,太子刘据进宫觐见母亲卫子夫,待的时间长了一些,结果苏文就打了个小报告:老板啊,你儿子之所以长时间不出来,那是在调戏你的小秘啊!
不过这小报告打上去之后,汉武帝哈哈大笑:好色这一点像我!不但没因此责罚儿子,反而把太子府的宫女增加了一倍。刘据后来知道苏文打这种小报告,气得差点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