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琴最后结局,王雅琴害小妹是什么电视剧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23 16:04:23

说我与滩簧情缘比较深,包括今天的本滩(沪剧)、(常锡滩)锡剧、(甬滩)甬剧等,都已融入我血脉中,以至我的外号就称“滩簧”。比如我QQ名、我的手机音乐、还有我的“滩簧斋”,挤满一箱子,其中多数是滩簧类书籍,还有交交关关的音像资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写滩簧类书的作者,都曾在我这里寻寻觅觅,突发灵感。

我多年整理的沪剧溯源、师承关系,以及申曲到沪剧发展中的文献史料和道具等,也许无人超出我。可以说,沪剧令我情有独钟,甚至痴迷。

王雅琴最后结局,王雅琴害小妹是什么电视剧(1)

《抢亲奇缘》 王雅琴饰老师太

记得我幼年入园时,第一次老师叫我演唱的就是一曲沪剧《阿必大》片段,但是真正“跻身”沪剧,与沪剧名家名流成为忘年交,可以讲,王雅琴老师是“引我入圈第一人”。这才有了我如此丰富的沪剧人脉,成为沪剧的“业中人”。

我与沪剧名伶王雅琴老师住处仅相隔三条马路,但一直无缘相见,直到我十七岁那年,一位姓叶的朋友介绍我认识王雅琴老师,带我走进王老师的家。起初,站在门外的我,心里很紧张。而王老师满脸微笑热情相迎,使我马上放松下来。王老师平易近人,给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与我交谈很高兴。只是,恰逢这天她的外孙囡回国来探望她。我虽然是意犹未尽,也只能匆匆告辞握别。

临行,我想看看有篇文章提到王老师的一张照片,她便带我走进内室,灯一打开,那张我期盼已久的照片马上出现在我面前。那是上世纪60年代王老师的一次留影,王老师风采照人,胸前的一枚徽章尤其显眼,那是她在华东地区戏曲汇演时,饰演《妇女代表》中张桂蓉一角,获表演一等奖的纪念章,成为那个年代的最高荣誉,一点也不逊色今天的白玉兰戏曲奖与中国戏曲梅花奖。为此,她特意在上海王开照相馆留下了这最珍贵的纪念。

第二次,我竟大胆地直接打电话给王老师,想独自一人去趟王老师家。可在拎起电话的一霎时,心中的那份纠结、犹豫,至今记忆犹新。就这样一来二往我与王老师成了忘年之交,并渐渐地走进沪剧天地,沉浸于沪剧世界中。一次,我手挽着王老师一起参加某活动,许多人询问她,他是你孙子,王老师爽朗回答,“是的!”那是王老师对我的认可。可以说,王雅琴老师是引领我进入沪剧圈子的第一人。

王老师出生于1917年,自小受尽磨难,9岁来沪卖给申曲老艺人王筱新学艺。13岁即灌制唱片,一曲《卖红菱》红透上海滩。有一年,我在东台路的古玩市场上,无意间兜揽到胜利公司灌制的《卖红菱》唱片(先前曾听王老师提起过这张唱片),当时,我第一眼看到它时,眼睛顿时一亮,那不是我心中多年所思,得来却不费功夫,好像它就在等我!这张正是王雅琴与王筱新演唱的唱片,这是一种缘吧!

当晚,我兴奋地借来一台电唱机,将唱片转换成录音磁带,后将磁带送到王老师家。王老师叫来了家人一起欣赏,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仿佛王老师又回到那个年代,后来还将这一磁带复制了几盒分送给王老师的几个学生。

巧缘的还有,我的母亲是宁波人(鄞县),王雅琴老师也是宁波人(镇海)。王老师是早年迫于生计,而来到上海谋生。而上海的宁波滩簧正是她的戏曲启蒙,常常独自一个人,溜进八仙桥一带的“戏园”(茶肆酒楼)、其实更多是“唱地场”(勾栏瓦舍一类)观看。她一再地被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所深深折服,口中念念有辞“相公”、“小姐”。正是这些《秋香送茶》、《卖花香》等宁波滩簧戏,使王老师的戏曲情缘一发不可收,从此将毕生精力交给了戏曲事业,更成了沪剧改革的领军先锋。

王雅琴老师在我心中是划时代的艺术家,她从“滩簧”中走来、到“申曲”时期成名,还把“申曲”改称成为海派文化的代表剧种“沪剧”。王老师曾经对我说,她有个做医生的朋友(大公医院院长顾耕眉)和她关系很好,经常往来并相互交流。那位医生对王雅琴说:“你们现在已经不是小调小曲了,其他的剧种都改称什么剧、什么剧了,既然上海简称沪,你们申曲就叫沪剧算了。正好此时新光剧场老板夏连良准备组织剧团,王雅琴就和夏老板等其他一些朋友商量,把“申曲”改为“沪剧”,由王雅琴领衔的“上海沪剧社”应运而生,标志上海沪剧的诞生。他们第一次大胆地把外国名著《魂断蓝桥》搬上沪剧舞台。

王雅琴最后结局,王雅琴害小妹是什么电视剧(2)

《魂断蓝桥》剧照 王雅琴

当年上海沪剧院编写《沪剧志》的时候,请王雅琴回忆剧目。几个剧团都提到《魂断蓝桥》,被别人一说,王雅琴立刻想起了往事,并对解洪元说:“老解侬忘记啦,上海沪剧社开张,我们第一个戏不就是《魂断蓝桥》吗!”解洪元顿时激动,两人兴奋地回忆起了演艺往事。

1940年秋,为了筹办上海沪剧社,夏连良通过私人关系,聘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如:编剧戈戈、舞美包天鸣、作词胡知非、舞台监督陆介人等和上海滩上一大批有影响的申曲演员,大家在一起讨论演出剧目,最后大家选中了外国电影《魂断蓝桥》。这个戏内容比较流行,格调有趣,雅俗共赏。经过讨论,由戈戈执笔改编兼导演,作为沪剧首演剧目。王雅琴、解洪元领衔主演,海报上特别突出了“王雅琴”三个大字。演出废除了原先的幕表制,而采用剧本制,不但把唱词固定,念白也不能有进出。

1941年1月9日,在上海皇后剧场演出了有历史意义的新戏《魂断蓝桥》。为使广大观众容易识别这是演出新沪剧,剧社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标志,挂在舞台中央,中间写“标准沪剧”四个大字,下面另加小字“改良申曲”。报纸上特别注明过去的本滩,叫做申曲;今天的申曲,改称沪剧”。王雅琴便成了这次沪剧改革的先驱、首批实践者。解放初,上海市文化处领导希望王雅琴参加国家剧团,王雅琴为了剧团百多号人的生计问题,也婉言谢绝了。

解放后,文滨剧团改组为艺华沪剧团,王雅琴担任团长,新光剧场成了剧团的固定演出场子。由王雅琴主演的《梁祝》、《皇帝与妓女》、《孟丽君》等古装大戏,风靡一时。作为剧团的领导,王雅琴在业务上勇于创新,带头演出了《黄浦怒潮》、《三个母亲》、《三代人》等进步题材剧目。在剧团经济萧条的时候,她照样克服困难带领剧团去各地慰问演出。1956年,剧团带着《庵堂相会》、《嘉岭江英雄歌》前往北京、天津、济南等地演出。在北京期间王老师还专程拜访了久别多年的“干爹”梅兰芳。

王雅琴老师的生日特别容易记住,正好是正月十五。每到此日,王家定是名家云集,许多老前辈、老艺人都要来祝贺,也是一次沪剧界的大聚会。夏福麟、邵滨孙、俞麟童、沈侠民、杨飞飞、王盘声都会来参加,我也去过多次,结识了许多前辈老师,借此难得良机也听到了许多沪剧界的逸闻铁事。大家除了聊天,老先生们还要玩“挖花”(一种打牌形式),我根本不懂。有趣的是,挖花时是要唱的,老先生们唱来味道浓郁其乐无穷。如今,这样的“艺术”大概已经失传了吧。

王雅琴老师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和艺术形象,哪怕年老了也决不放松,她希望把好的印象留给观众。1996年,在数代名家云集的《申曲之恋》中,她扮演苏小兰的母亲苏申兰一角,她婉言回绝了导演安排的唱段,她说:“我年纪大了,只好演沪剧中的话剧。”她常常告诫后辈说:“演好戏,先要做好人”。对此我是永铭于心,作为我人生中一个座右铭。她知道我喜欢沪剧,便给我介绍众多沪剧名家。今天我的沪剧人脉都是渊源于我敬爱的王雅琴老师,她介绍我认识了杨美梅,让我有缘结识一个又一个沪剧名流。

王雅琴最后结局,王雅琴害小妹是什么电视剧(3)

《金沙江畔》剧照王雅琴(右)

王雅琴最后结局,王雅琴害小妹是什么电视剧(4)

《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王雅琴(左)

2002年,王雅琴因身体原因,两次入院。她住在华山医院时,我每周去看望她。一次,我与杨美梅一起去探望,我记得那天王老师非常开心,和我们聊了许多往事,我用摄像机拍了下来,成为了王雅琴老师最后的生活影像资料。由于王老师患的是肺癌,当她第二次入院后,便病情恶化、无法回天,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大家………那是2002年岁末。得知噩耗后,我立刻赶到王老师家,在遗像前献上花篮,多少心绪在其中,我失去了个好老师。“五七”这天,我也随同她的儿辈、“玉”字辈学生一夜守灵,默默祷告她一路走好……

2006年,我与她的爱徒们一起在静安古寺参加了为王老师90冥寿举办的纪念佛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敬上一炷清香权作无尽的哀思。虽然王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是我会常常想起她,想起她那亲切、和蔼的笑容,更想起她对我的孜孜教诲。

王雅琴老师长眠于青浦福寿园的名人墓地,整块洁白的大理石,无一丝杂色,清雅洁净,如同她的为人一般。如今,她正与生前挚友邵滨孙、赵春芳以及尹桂芳、戚雅仙等名伶,共享天上梨园。

朗诵:高佩明

王雅琴最后结局,王雅琴害小妹是什么电视剧(5)

“学上海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普通话一级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个年头,曾为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编导、制片人。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2013年编导、策划闵行电视台第一个大型选秀节目,闵行广播电视台“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2014年再次编导策划了上海市“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

作者:陶一铭

播音:高佩明

制作:刘帆

顾问:洪立勇

制片:孙立、周俊

监制:茅杰

编辑:崔松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