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真正吸引和震撼人心的地方,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农村经济的崩溃,还有就是人性的尊严与复杂。
愚昧落后、自私麻木,是农村人给大家的刻板印象。
茅盾的成功之处,是他看到的农村人精神状态的另一面。
在忙碌又紧张的日子里,荷花与老通宝家小儿子阿多的一段绯闻,成了大家紧张生活的调剂。
荷花,是村里出了名的“荡妇”。
她原是镇上人家的婢女,嫁给了老实巴交的半老男人李根生。
荷花,类似于《金瓶梅》中潘金莲。
尽管她喜欢与别的男子调情,却听不得别人侮辱。
经常和她对骂的是村里有名的泼辣姑娘六宝。
六宝对荷花的敌意,完全是因为老通宝的小儿子阿多。
阿多是个“不规矩”的惹事精。
他和六宝并排捋叶时,会偷偷拧她大腿,或者在胸前摸一把。
这种刺激的举动,给无聊的生活增加了有趣的养料。
而荷花经常有意无意地调戏阿多。
阿多对此也来者不拒。
他看着两个女人因为他而斗来斗去,觉得高兴又满足。
这样的吵闹,让阿多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得到了成就感。
荷花家的蚕养得并不顺利。
“根生倾弃了三蚕箪在那小溪里。”
荷花本来就不招村里人待见,这下更成了瘟疫。
全村人都躲着他们。
“这些幸运地人儿惟恐看了荷花他们一眼或是交谈半句话就传染了晦气来。”
关于荷花与阿多的流言,很快就人尽皆知了。
六宝在夜里看到荷花从老通宝家出来,阿多追在后面。
“我远远看见那*货从你们家跑出来,阿多跟在后面,他们站在这里说了半天话呢!”
六宝在意的是阿多与荷花说话,老通宝在意的是荷花这个“瘟疫”有没有影响他家的蚕。
至于青年男女鬼混,在这个紧要关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半夜,荷花为什么到老通宝家来,阿多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但是,他会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阿多不像他的父兄盲目迷信,认为只要避开荷花就可以养蚕顺遂,也不认为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脱贫致富。
那天夜里,阿多在蚕房守夜。
迷迷糊糊间,看见一个人影。
是荷花。
“月光下他又看见那扁得作怪的白脸儿上一对细圆的眼睛定定地看住了他。”
被阿多摔在地上的荷花,并不害怕。
她是到老通宝家来偷蚕的。
偷到的蚕,她不是要自己养,而是将它们扔进了河里。
“我家自管蚕花不好,可并没害了谁,你们都是好的!你们怎么把我当作白老虎,远远望见我就别转了脸?你们不把我当人看待!”
阿多被她的恶意惊住了。
虽然他知道村里人对荷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他又不明白错在哪里。
人与人之间总有什么弄不对。
老通宝一家的结局,《春蚕》并没有说明。
故而,茅盾先生接着写了一篇《秋收》。
在《秋收》一文中,丝蚕季节过后,老通宝生了一场大病。
生活日益贫困,但是他依然秉承着勤劳踏实的作风。
当他获悉阿多跟着其他人去抢米时,心中惶恐不安。
虽然春蚕给他的打击很重,但是为了生活,到了夏天,他仍然带着家里人种田。
过程依然艰辛,但是收获甚丰。
然而,米价*,整个夏天的辛苦又打了水漂。
“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当他断气的时候,舌头已经僵硬不能说话,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他的眼睛看着多多头似乎说: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
老通宝至死都不明白,自己过不好这一生,到底是谁的错。
上个世纪早期,一个人的努力,抵挡不住时代洪流的冲击。
在《春蚕》中,我们看到了农村人的痛苦与自尊,看到了他们为了生存,在绝望的边缘挣扎。
活下去是农村人最紧要的事。
哪怕是像荷花做出如此“不体面”的事,仍然不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在生存面前,他们做出的选择不同。但是,每个人挣扎向前的顽强值得我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