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长尖打法,京剧锣鼓经念法示范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7-09 04:12:45

(摘自王 硕《京剧锣鼓知识与学习》)

京剧锣鼓长尖打法,京剧锣鼓经念法示范(1)

[缓锣]与[撤锣] 我们先从每当开戏时最先听到的两个锣鼓——[缓锣]和[撤锣]说起。 先说[缓锣],它是一出戏开始时的第一个锣鼓。如同西洋歌剧、舞剧的序曲或前奏曲,通过它的作用,可以把戏的基本情调、信息传达给观众。[缓锣]之“缓”不是缓慢之意,而是一种情势的积极调动和发起,要通过这段锣鼓的演奏把舞台的情绪、气氛由静而动、由缓转疾、快而有效地调动和营造起来,以顺利地进入和展开剧情。 一出戏最开始的[缓锣]也应该是体现该戏风格的一个标志。[缓锣]之名其实是对一类锣鼓的泛指,并不是一个锣鼓点的固定名称,常见用作[缓锣]的锣鼓点有 [大锣圆场]和[冲头]。因锣鼓打法的传统规范,两者用法的区别在于:如遇戏一开始头一场就是曲牌“打上”,则[缓锣]必须要用[冲头],因为[圆场]锣鼓不能直接开领曲牌。如《审头刺汤》一剧,戏一开始就是起[大开门]曲牌“发点”,陆炳升堂;《龙凤呈祥》头一场上来也是唢呐牌子“打上”,刘备等临岸登舟。类似情形之下,[缓锣]都要打[冲头]。除了上述[大锣圆场] 和[冲头]两种常见的[缓锣]之外,有很多武戏,因从戏的一开始情绪便比较激越,为了体现武戏的风格,其[缓锣]就直接以[急急风]锣鼓来完成。它一般是以慢起[上天梯]开始,逐渐把力度催起来,经“长调门”后收住。

上面谈到的 [缓锣]都是指在开戏时作为序曲或前奏曲的,而宽泛地说,[缓锣]也不一定都是在开戏时用,另如场次之间、段落之间也都有“缓锣”的需要。而且[缓锣]的性质和作用也并不都是由缓转疾、由平淡变激昂,它应该是结合剧情发展的具体需要来处理节奏的变化。如果上一场的表演情绪是激越的,下一场的气氛是低沉或平稳的,则[缓锣]的节奏、力度就应该是由疾变缓,由强变弱,由快变慢,以锣鼓的演奏来做一个场次或段落之间的音乐过渡和连接。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另一个锣鼓是[撤锣]。[撤锣]之“撤”有几种含义,其中一个主要的意义是“大锣”撤“小锣”,也就是把原本演奏的大锣锣鼓通过[撤锣]过渡到小锣锣鼓,如上一场是[大锣圆场]“打下”,下一场是[小锣圆场]“打上”,中间就必需要经过[撤锣]来转换。再有就是节拍上的“双拍子”转为“单拍子”,如由[冲头]转[撤锣],便是沿着[冲头]的节奏开出[撤锣],转过来以后,锣鼓的节拍即变慢了一倍,由双拍子变为了单拍子(主要以大锣位来体现)。还有就是节奏上由较快节奏转换为较慢节奏,逐渐地从节奏和情绪上“撤缓”下来。[撤锣]的打法除一般方式之外,还有武戏当中常见的打法快捷、紧凑的[快撤锣]。 [撤锣]与[缓锣]不同在于它本身有自己的固定形式,自身就是个锣鼓点。就“撤锣”的意义而言,[撤锣]这个锣鼓也不是全能的,如常见在传统戏中,遇上一场以[大锣抽头] “唱下”接下一场以[小锣抽头]“唱上”,中间即以[抽头]锣鼓相连接并转换,既有了“撤锣”的意义,完成了“撤锣”的任务,便无需再打[撤锣]了。例如《文昭关》伍子胥唱[二黄摇板]“但愿过得昭关险,吴国借兵报仇冤”后以[大锣抽头]送下,接下一场皇甫讷[小锣抽头]上再唱[二黄摇板],大、小锣[抽头]之间便“圆”着节奏天衣无缝地圆顺相接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