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画《杨宝森--文昭关》
接下来介绍《文昭关》的“戏核儿”伍子胥夜不能寐、唱彻五更一场戏的锣鼓打法。
接皇甫讷过场小锣打下的[小锣抽头],锣鼓转入[快长锤]。这个[快长锤]要轻打,即所谓“阴长锤”。在后面《鱼肠剑》中吹箫乞讨的伍子胥出场时也用这个锣鼓;另外,在《空城计》“城楼”一场诸葛亮出场时也用。可见,它是用以配合表现人物心事满腹而不得排解、情绪低落之情态的。
伍子胥低垂着头,神情不振地在[(阴)快长锤]]中缓步上场,至九龙口,眼望日落天晚、暮色又降,更添焦虑之情。
[快长锤]切住,胡琴亮弦7——2——1,锣鼓起[闪锤]开唱[西皮流水]:“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间枉挂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锣鼓打法上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快长锤]切住转接[闪锤]直至开[西皮流水]唱腔的整个过程中,节奏一定要贯穿、圆顺,把握住所谓“一块板”的要领。其实,这里的“一块板”尺寸就是以这段[西皮流水]唱腔的速度为基准的,即从[快长锤]一起,就进入了这个贯穿的“板头”,接下来[闪锤]的尺寸也仍延续着这个速度,并与它所开领的[西皮流水]唱腔的尺寸完全吻合。这段[西皮流水]的尺寸要适当紧凑一些,即与唱词所表达的人物心情相一致。锣鼓打得不能过急,但也不能拖踏。
伍子胥站定独白:“幸遇东皋公,将我隐藏后花园中,一连几日,并无动静。今日又是一天,好不愁闷人也——!”
鼓起更,伍子胥执烛、剑出门巡望,复进门搬椅至台口落座,鼓、锣交初更“咚——匡——”;伍子胥叫板:“唉,爹娘——呵!”鼓下[扎多乙]起[二黄三眼]。此前我们谈过有关[扎多乙]的几种不同打法,此处开领老生[二黄三眼]的[扎多乙]实打作[龙多大],“龙”为板,“多”是头眼,“大”在中眼。这三下打得不仅要节奏准确,扎实、稳健,中眼位置的“大”(末一下)这一楗子尤其要打得有份量,见功力,以给下面的入头过门以有力的引导和带动。
与伍子胥所唱的这段[二黄三眼]“一轮明月照窗前”相仿的还有《捉放曹》中陈宫所唱的“一轮明月照窗下”和《清官册》中寇准所唱的“一轮明月照东升”两段[二黄三眼]唱腔。这三段都是杨(宝森)剧名唱,深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虽然,三段唱腔的板式相同、行腔近似,却因人物的心境不同,在节奏上疾徐有别而各具韵致。三段唱中论尺寸以《文昭关》这段最“款式”,比较平稳;其它两段较之都更为紧凑,《清官册》最紧,《捉放曹》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