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适夷
见到楼适夷后,傅聪很高兴。
他这几年在波兰很孤独,好不容易回北京见到同胞,还是自己亲近的人,感到十分亲切。
傅聪和楼适夷聊了很久。
由于信任,傅聪畅所欲言。
在聊天的时候,他提及了波兰事件和苏联的政局。
这只是年轻人出于对时事政治的关心,随便聊聊自己的见解。
楼适夷却感到不安。
他告诉傅聪,你作为留学生,不应该谈论这些问题。
这也怪不得楼适夷神经敏感,他也是好心,怕傅聪思想出问题。
两人分别之后,楼适夷把聊天的情况告诉了文化部的领导。
楼适夷原本的意图,可能是让他们多关心傅聪,免得傅聪受到不良影响。
没想到,文化部的某位领导立刻召见了傅聪。
他把傅聪严厉地斥责了一番:
“再这样下去,就把你调回来!叫你下乡劳动去!”
这并不只是威胁和警告。
3
在傅聪回到波兰不久,就接到了国内的命令,要求他提前结束学业回国。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当时国内的政治气氛十分严酷,已经有不少惨烈的前车之鉴。
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选择了留在大陆。
▲ 胡适夫妇与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后排左)
胡适劝他去台湾,胡思杜拒绝了:“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
解放后迫于政治形势,胡思杜在报纸上和父亲划清界限,写文章批斗胡适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却还是没有逃过“反右”的浪潮。
1957年9月,36岁的胡思杜上吊自*。
在傅聪被训斥之前,傅雷已经被打倒,饱受羞辱和折磨。
傅聪回国之后,很可能也会落得“儿子揭发老子”“老子揭发儿子”的不堪境地。
傅聪曾经回忆道:“我出走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艺术,而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
他没有说出他真正的惊恐。
他怕的是事业和身体的双重毁灭。
这并不夸张。和他一样享有“钢琴诗人”盛名的顾圣婴,在后来的“文革”中,被逼得和母亲弟弟一起自*。
恐惧和不安,使傅聪选择了出走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