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莫宏伟(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近些年,在科学科技领域,最为火热的词汇莫过于人工智能了,这都是得益于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就如同过去几百年间,科学让整个世界翻天覆地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逐步改变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但是,你知道吗?AI有强有弱,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人工智能其实都属于弱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
长期存在两种不同的目标或者理念。
▼
一种是希望借鉴人类的智能行为,研制出更好的工具以减轻人类智力劳动,这一般被称为“弱人工智能”,类似于“高级仿生学”;
另一种则是希望研制出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慧水平的人造物,使其具有心智和意识、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开展行动,这一般被称为“强人工智能”。
其实,我们可以
从技术、应用和理论三个层面
来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
按照目前对人工智能的一般认识,弱人工智能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智能的技术。这些技术一般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或动物智能的某一方面,比如触觉、听觉、视觉、语言、行为甚至逻辑推理等。触觉、听觉、视觉等这些智能统称为“感知智能”。对人类或动物而言,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客观世界是非常自然的,但对于机器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科学家们要综合利用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技术,设计复杂的、大大小小的传感器,以使机器能够通过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来感知外部环境,并与环境或人类互动。
我们以视觉为例,视觉是人类或多数动物都具备的基本智能,人类或动物80%以上的外部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视觉神经系统获取的,再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产生对外界的理解。机器则是通过摄像头等视觉传感器感知外部世界,同时还需要利用复杂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这些图像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
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是深度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比如支付宝、无人超市中普遍使用的刷脸支付、火车站人脸验证安检等。生活中,另一种普遍实现的感知智能就是语音识别技术。多种款式的家用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为主人播放音乐、新闻等,就是利用了这种技术。在对语言的模拟方面,网络上或者手机中的许多可以与人进行问答对话的聊天软件(也称为“聊天机器人”),就是利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模拟人类的语言智能。
除了对听觉、视觉、语言等智能的模拟以外,另外一种重要的智能模拟就是对人或动物的行为的模拟。现在,地上跑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各种动物都已经可以被机器模拟出来,形成各种机器动物,如机器狗、机器鱼、机器鸟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人类的模拟,也就是类人机器人或人形机器人。高仿真机器人可以做得与某个人的外表非常相似,具备一些初级的表情和拟人的动作。
人工智能机器宠物狗"AIBO"
上面所说的各种感知智能以及行为智能只是众多弱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弱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用于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美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创作,甚至代替记者或编辑写新闻稿件等。
即使如此,上述所有人工智能之所以“弱”,关键在于它们都没有实现人类智能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部分,也是人工智能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这些部分包括自我意识、主观意向性、心理、情感、语言交流与理解、想象、决策,以及发展文化、社会、组织等能力,还有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自然适应性。
人类智能是地球上最高级的智能,也是大自然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果。人类能够通过语言文字交流、创造工具、改造环境,创造和传播文化,进而创造出璀璨的文明,这些属于人类独有的智能都是强人工智能所要追求的目标。
但是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完全不同于弱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模型。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20年以后。目前,以模拟人类大脑结构为主的类脑计算技术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的一个途径,但最终能否实现,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