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有伤春悲秋的传统,文学作品当中更是如此。从战国时期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这种悲秋传统就绵延千年,一直到今天,早就成为了中国人固有的心理体验。
古往今来写到悲秋的诗词不下千万首,不光是唐诗宋词,就算是其他那些诗词艺术谈不上很发达的朝代,也时常会有经典的伤春悲秋之语,比喻南北朝的“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等。
但是要说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最精彩的悲秋诗词作品,却并非唐诗宋词。而是这首全文只有28字且无一秋字的元曲,超越唐诗宋词被誉为“秋思之祖”。且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歌我们都很熟悉了,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古往今来悲秋的诗词作品有那么多,这首小令为何能超越它们,独享“秋思之祖”的美名?
其一,就是因为这首小令简简单单,却切入人心,写尽天涯沦落人的漂泊之苦。这首小令前半段描述了9个意象,并列排列,无论哪一个单拿出来都能让人感受到萧瑟悲凉之意,更不必说并列组合了。而在后半段,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尽游子沦落之悲,漂泊之苦,更容易取得共鸣。
其二,这首小令全文只有28个字,仅仅比盛唐五绝多出8个字,用字之精炼,意境之悠远,基调之悲凉,无不让人黯然神伤。短短的篇幅,没有太多可以炫耀的技巧,没有太多典故,没有夸张,没有恣意的情感汹涌,但是却纯白描出了一副生动图景,直指人的内心。
这首小令所排列的意象,所勾勒的场景,所传达出的意境,使得作品本身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在这首小令之中,有天涯游子的沦落之苦,有他们的思乡之苦,更有他们理想破灭之悲。这样的场景我们都能想象,这样的场景都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去触摸作者的内心,带给我们丰富的内心体验。
这首小令意境并不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并不新鲜,但是马致远却融合了这些意象,用最简练的艺术表达方式,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所以王国维评价为“《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而周德清更是给予了“秋思之祖”的评价,当属实至名归。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于。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