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和宦官们为了享乐,他们任意搜刮民脂民膏,卖官鬻爵,一时间使得整个国家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局面。
于是,一些以太学生为代表的士人、包括外戚在内的世家豪族都一起配合行动,开始了反宦官的斗争活动。
其中,世家豪族出身的河南尹李膺、太尉陈蕃,跟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等结成了好朋友。他们互相标榜,相互称誉,逐渐形成了一个反宦官的党派。
当时,在太学里流行着“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的歌谣。
而陈蕃,就是在这样一个天子昏庸、宦官横行、贪官污吏遍布全国、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忠君忠国,洁身自好。
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驾崩,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即位,陈蕃有功。窦太后窦妙下诏表彰已经七十多岁的陈蕃:
“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德行第一,不仅仅是窦太后有此称誉,在当时,也赢得了世人的称颂。
这也是为什么刘义庆把陈蕃定为《世说新语》里开篇“德行第一”的首位人物的原因。
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中第一句:“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刘义庆对陈蕃最高的评价。
可是,为什么刘义庆要这样评价他呢?
自桓帝刘志诛了大将军梁冀以后,独宠宦官单超等五人,致使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这时候,又有许多地方发生了地震,灾祸频频。一位白马县令李云为人素来刚直不阿,忧国忧民。眼见着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处,朝廷也已经腐败到了天怒人怒的地步。于是,李云上书给皇帝:
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得其人则五氏来备,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陈、项、虞、田、许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糯流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榏 *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见非?西钡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谛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
李云上疏说,孔子说皇帝是深思洞察之人,可现在官位错乱,奸佞小人靠谄媚做了官,公开以货财行贿,政治风气日益变坏,竟然连颁布诏书也不用皇帝过目。
所以反问了皇上一句:“这是皇帝您不想做深思洞察的人了吗?”
这一句反问,毫无疑问触了皇帝的逆鳞。皇帝看到奏疏以后十分震怒,下令抓捕李云押解到黄门北寺狱,并让中常侍管霸和御史廷尉共同拷问。
当时,有弘农五官掾杜众,听闻李云因进谏而获罪伤心不已,于是上书愿意同李云同日死去,使皇帝更加生气,把他也一起打入了大牢。
时任大鸿胪的陈蕃也想救李云,便上疏给皇上说:
“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忠国而已。昔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成帝赦朱云腰领之诛。今日*云,臣恐剖心之讥即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陈蕃以高祖忍受周昌不避讳的进谏,和成帝赦免朱云冒死责问的事迹,请求皇上免予李云的冒犯之罪。
可是,昏庸的皇帝刘志不仅没有听取他的请求,还直接罢免了陈蕃的官职。最后,李云和杜众也都死在了狱中。
其实,我国历史上,除了唐朝时期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世称“小李杜”,还有李白和杜甫的合称“大李杜”之外。
东汉时,李固、杜乔因共同反对权臣梁异而被*,被合称为“李杜”。
后来,李膺、杜密又因党锢之祸而入狱,时人同情合称“李杜”。
另外就是这次的李云和杜众。因李云忠谏获罪,杜众上书愿与李云同死,二人的友谊义气被当世并称为“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