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和她的vespa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大厂上班的胖丁对通勤曾经有着巨大的槽点。开车不方便,地铁又太远,打车上班经常迟到,于是想来想去决定买一辆摩托车。她对父母说的理由是通勤必须,私下里她也告诉我:“当然,车也不能太丑。”
骑车一年多,胖丁对出门时间的掌控已经晋升到了王者级。“每天只要不晚于9:32出门,就会连着遇上三个刚到路口就会变绿的绿灯,要保证在9:46骑过清华大学的路口,如果错过了就要等到9:49,这样上班铁迟到。”
不过如果遇上极端天气,胖丁还是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她的行驶路线会经过蓝靛厂南路,颐和园的昆明湖和清华大学,这也是今年暑期北京最为著名的游学路线。前几个月路旁总是停满了大巴车和形形色色的游客,胖丁还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但当暑假一过,路上的景色从人人人人变成了河水、柳树和北京独有的秋天滤镜,“就感觉自己骑在风景里,坐车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骑车路上,胖丁见到过夕阳下完整地露出轮廓的北京西山,脑子里也跟着响起了《钟鼓楼》,也有过跟着大部队躲进慧忠路隧道避雨,骑手们互相顾左右而言他的尴尬,“如果坐在车里,我只会觉得怎么哪哪都这么堵,上下班怎么这么烦”。
通过骑车,胖丁被解放出来的不止有心情。她说:“自从骑车以后我就成了喜马拉雅年卡用户,听完了郭德纲的单口和对口相声、《三体》和《庆余年》,路上也不无聊。虽然骑车的时候双手都被控制了,不能玩手机或者补觉,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上班机器——哪怕只有三四十分钟。”
在北京秋天骑车,满眼放去都是这样的景色
胖丁的经历不是个例,而是当下的年轻骑手的生活缩影。2019年,摩托车开始实施国四排放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摩托车排放标准”立刻推动了摩托车行业的变化,也间接影响了当代年轻人加入到“骑行浪潮”中来。根据数据,摩托车年销量数据从2019的1713.3万辆来到2022年的2142万辆,期间达到了201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背后,或许是许许多多个像胖丁的年轻人。他们兼顾灵活、动力,也注重颜值、成本,更愿意在通勤和生活刚需的前提下,保持安全自由的驾驶习惯。而当他们真正骑在摩托车上,转动油门,却未曾想到轰鸣的内燃机不仅仅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需求,也将那颗躁动的心一起释放了出来。
骑上电动车的年轻人
生活半径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