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电动车的年轻人,大多都经历过质疑电动车、理解电动车、加入电动车的过程。一方面,他们总感觉自己和电动车的身份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服于城市路况和生活刚需,要用更少的成本换取更高的效率。
在这种看似互相矛盾的需求里,电动车似乎是平衡得更好的一个。作为广告片导演,Mark就是年轻的电动车大军的一员。他说:“最开始想买车的初衷是要健身。但是健身房的位置离我家三公里,贼尴尬。骑车要十多分钟,打车虽说是起步价,但来回也得二三十块钱。就这性价比,不如咬咬牙上个电动车。”
对于Mark来说,这台本就是为了督促自己好好健身的电动车,莫名成了扇动翅膀的蝴蝶,一下给生活带来不小的改变。
Mark第一次感觉“真香”,是在工作室剪片子忙到深夜。与之前要打车回家的局促不同,这次他是看着别人花好几十块钱打车,自己只用一拧电门,吹着夏夜晚风慢悠悠晃回家。“虽然时间上比不过汽车,但是当你把方向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你觉得那是自己做主的幸福感。”
扩大生活半径,灵活出行,是电动车受到年轻人热爱的一大原因
当年轻人可以握住方向,按自己的喜好走在路上。即便时间慢点,即使是漫无目的地闲逛,那又何妨?对Mark来说,电动车甚至治好了自己不爱出门的毛病。原本习惯从卧室走到客厅拿外卖的生活半径扩大了好几公里。“花几千块钱买个游戏机,过把瘾就不玩了,放在角落里吃灰,但花钱买个电动车,干啥都能滋溜一下就到了,让你觉得这钱花得特值。”
去年6·18,Mark就对比了一遍实体店和网上平台的价格,还是觉得网上买车方便,价格也合适,没多犹豫就在京东下单了一台五千块钱出头的九号。到了今天,只要天气暖和,电动车就是Mark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
骑上电动车,大多数年轻人都会说一句:真香
或许年轻人不会想到,低成本也能带来极高的情绪价值。不论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刚刚步入职场的“社畜”,抑或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自由职业者,电动车都可以给生活增添不少的幸福时刻。研三学生TTT就非常坦诚地说,自己电动车的理由只有三个:穷、懒、省事,但当自己骑着电动车在实习完的深夜买宵夜,就觉得自己终于有一个能把论文和工作琐事抛在一边的机会,心无旁骛地感受路上的一切。
每一个选择电动车的年轻人,也许都是看似朴实,实则高明的“生活家”。他们愿意花相对更少的钱获得更有价值的出行体验,也对价格有着相当敏感的嗅觉。所以在购买渠道上,习惯了网上下单的年轻人也早早学会了线上、线下一块比价,等消费大促下单以防背刺的技能。除此以外,像头盔和手机支架等辅助配件同样必不可少,如何能用更少的精力和金钱圆自己的“出行梦”,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既要效率高
更要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