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姬发和纣王直到牧野之战时才碰面,为了增加戏剧性,电影的改编让姬发成为“质子”。
质子制度其实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电影中商王帝乙统治下的四路大诸侯和八百镇小诸侯都需要送一子到朝歌为质,而这些质子都由殷寿统一管理。
殷寿以“个人魅力”感染了包括姬发在内的诸侯质子,让他们听命于殷寿,且认殷寿为义父。但殷寿是个典型的两面派,成为纣王之后,他的野心空前膨胀,邪恶本性也慢慢显露出来。
姬发在殷寿的伟岸光环下一度迷失自我,但后来他也认清了殷寿的真面目,最终选择弃暗投明。姬发反出朝歌,且与纣王一场大战,这些情节都改编自原著中的“黄飞虎归周”,电影中删去了黄飞虎这个人物,将其故事安在姬发的身上,使姬发和纣王产生了联系。
电影不同于小说和电视剧,由于时长的关系,需要在有限的时长中,尽量略去次要角色,增强主要角色的戏剧冲突。
因此这种改编虽然很大胆,却符合情理,能够以“弑父”这个大命题,将姬发与纣王的“相爱相*”关系完美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