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霄雲
在《我的人间烟火》OST的营销传播中,公司营销总监左三好考虑的也不仅仅是OST的传播,而是“好的音乐作品怎么能让更多人听到”。
“一部剧集的OST,常规的传播往往是根据剧集的热度安排,根据剧情的画面做延展宣传。但一首歌在剧里体现的机会并不多,有时只能展现两三次,这就需要在剧集之外下功夫。”左三好说,在前期创作时,大家就已经在考虑歌曲适配的场景,以及可能的传播渠道。
《盛夏的告别》在剧集中的背景是校园,陈稷坤在创作歌曲时就想着毕业季的气氛,想着很多同学、恋人的缘分就此断开。虽然音乐是抽象的,但这种情感还是被歌迷捕捉到。在抖音上,很多人用这首歌作为毕业季的BGM,配上校园和同学的画面。歌词中唱到大雨,这一元素也常出现在歌曲适配的短视频中。更多的则是用于和家人、宠物等离别的场景中。
《盛夏的告别》出现在剧集中
短视频依然是歌曲营销的主要阵地,但在左三好看来,现在短视频内容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品味也越来越高了。在歌曲推广上,要考虑抓住重点、适配的场景,让网友能自发地去使用。
《想你时风起》在抖音上就成了声乐培训的范本,一些音乐教学账号把歌曲作为气混发声训练教材使用,诞生了无数教学视频,各大音乐博主也贡献了自己的翻唱版本。单依纯亮相综艺《剧好听的歌》舞台,参加《战至巅峰》第二季,都献唱了《想你时风起》。综艺 短视频更助推了这首歌的热度。
在抖音上,翻唱《盛夏的告别》《想你时风起》的博主超过200个,各种花式翻唱本身就成了网络话题。单依纯本人在抖音的演唱视频点赞更是突破了160万。
“OST不单单是OST。当然歌曲首先要给剧导流,最好能通过歌曲本身的传播度,吸引路人去看剧,但更重要的还是让歌曲本身能受到市场肯定,给合作的歌手增光添彩,让歌手有自己的代表作。”左三好说。
音乐制作回归企划思维无论是公司之前打造的爆款,还是《我的人间烟火》OST,都能明显看到,从前期筹划、歌曲制作到后期营销,是有规划的、环环相扣的整体。这保证了好乐无荒出品的歌曲数量不多,但往往叫好又叫座。
与其说好乐无荒是一家制作热歌爆款的音乐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具备传统企划思维的音乐版权公司。这几年,好乐无荒本身也在不断更新市场策略,正从一家精品版权公司迭代成综合性娱乐公司。
早期,公司的歌曲主要通过短视频营销推广。从2021年开始,公司更多把既有的营销推广、版权开发、艺人经纪等业务与传统板块结合。在市场缺少爆款的时期,《秒针》、《晚风心里吹》、《篇章》等作品通过综艺曝光,引流到短视频平台、音乐平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签约的王赫野也成了近两年炙手可热的新人。与悦凯娱乐合作进入OST领域,是好乐无荒自我进化迈出的又一步。
王赫野
与此同时,好乐无荒的制作人团队逐渐壮大起来,多首爆款歌曲都是多人共同创作。《想你时风起》由刘涛担任制作人,但由刘涛、李浩瑞、林晨阳共同作曲,由赵大白作词。这与之前爆火的《篇章》等歌曲是同样的创作班底。
相比快餐式的音乐生产,好乐无荒的制作方式更接近传统唱片生产。公司往往对歌曲有全盘的规划,再通过团队协作,用慢工出细活的制作方式,从整体把控音乐生产,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
其实从2022年开始,流水线批量制作套路歌曲,靠短视频营销强行推销给听众的方式已显出疲态,一年来真正的爆款很少有“推”出来的,听众凭本能在寻找那些不一样的声音。
陈稷坤也感觉,如今市场上更多出现偏向传统唱片企划流程做出的作品。他举汪苏泷与十组风格迥异的女性歌手合作的创作集《联名》为例,这张专辑不但颇受业内好评,像《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等歌曲也十分有传唱度,可谓是典型的质量和流量兼备。此外,郭顶的概念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发行于2016年,不但诞生了《水星记》这样的爆款歌曲,《凄美地》也在近期再度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