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水下考古三个重要项目的考古新发现。
其中,深海考古获得多项重要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遗址位于海南本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约1500米深的南海海底。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发现于2022年10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筹部署和工作安排,2023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二处沉船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我国首次在南海千米级海底发现
一号沉船:大量码放整齐的陶瓷器、铁器等堆积
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散落区和条形散落区组成,年代为明正德年间。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陶瓷器、铁器等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环形散落区、条形散落区由散落的船载物品构成,遗物较少。一号沉船上部结构不存,残存船体大部分被掩埋覆盖,仅在部分位置暴露有隔舱板和底板。
二号沉船:大量码放整齐的原木堆积
二号沉船遗址位于一号沉船遗址东北约12海里处,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年代为明弘治年间。核心区为大量码放整齐的原木堆积,长约21米,最宽约8米,核心区西北及东部各有一处由少量原木和陶瓷器散落形成的堆积。二号沉船暂未发现船体,仅在核心区原木堆积中发现一根疑似船构件的条木。
经过调查,探明了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分布范围,在二处遗址核心堆积区的西南角布放水下测绘永久基点,完成了遗址三维激光扫描和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环形散落区、部分条形散落区和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区、散落区的摄影拼接,从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标本543件(套),二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遗物3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