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分析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11 00:09:45

米莱斯《水中的奥菲利亚》

人身上充满了弱点,并非文艺复兴初期所弘扬的那样是"巨人",这是莎士比亚理性的反思,他能够看到人将*这个魔鬼放出来之后,渐渐失去了对它的控制,所以这个世界的文明虽然在前进,但是也存在着悖谬。哈姆雷特对人世间的描述,揭露了人生的真实: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

哈姆雷特对人和人生的反思,也是在追问"我是谁"的问题。而接下来要追问的,就是"我从哪里来""我在做什么"的问题。

(二)用*人来复仇,是否有效?哈姆雷特提出深刻的质疑

哈姆雷特对*人复仇行为有效性的质疑是基于对人和人生的质疑。这是在追问"我是谁"之后继续追问"我从哪里来""我在做什么"。

既然人身上充满了罪恶,他有没有权利实施审判和惩罚?有没有能力来承担审判和惩罚?有罪恶的人能不能承担实现公义的重任?

在西方文化中,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存在,它们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进行最终的审判和惩罚,人是不能够的。在《圣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耶稣看到一群人要审判和惩罚一个行为放荡的女人。耶稣就对这群人说,如果你们中,有谁认为自己是没有犯过罪的,就向这个女人扔石头。结果,没有有人向这个女人扔石头。

在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权,提倡人权,上帝的权威减弱。

莎士比亚所反思的是,在上帝缺席的背景下,人能代替上帝实施惩罚吗?正是因为这一反思,哈姆雷特一直在拖延复仇行动。当他尾随正在忏悔的叔父时,他没有*死他,错过了最好的复仇机会。关于人能不能代替上帝审判和惩罚人类,莎士比亚用哈姆雷特的拖延给出了答案。

哈姆雷特对*人复仇行为有效性的质疑,还因为*人时一个最罪恶的行为,他在反思:用这样的行为,以恶抗恶,以暴制暴,是不是就能达到复仇的目的呢?

中国有句俗话叫"冤冤相报何时了",正符合哈姆雷特的心中所想。在西方基督教的文化中,生命是上帝赋予的,带着原罪,但没有人有权利夺走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所以基督教和佛教一样,都不认同自*,认为自*也是有罪的。在但丁的《神曲》中写到,自*的人在地狱中会变成一棵棵树——失去了行动能力。

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分析(9)

但丁《神曲》地狱篇里描述的自*者变成了树

因此,用*人的方式来复仇,是以恶抗恶,以暴制暴,并不能终止恶的存在,反而会制造新的恶。

在这一点上,莎士比亚回归到了基督教思想中。在《圣经》的《旧约》中,上帝对待人类的方式是惩罚,比如诺亚方舟故事中的大洪水,就是最大的惩罚。到了《圣经》的《新约》中,上帝通过他儿子耶稣,向人类传达的是他的宽容和爱——耶稣上十字架,已经帮人类承担了所有的罪和惩罚。

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分析(10)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局部《创造亚当》

所以,哈姆雷特迟迟不能*掉自己的叔父,是在否认以*人行为来实施复仇的方式,因为人承担不起*人的后果。关于这一点,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有很精彩得呈现。

(三)生存还是毁灭:对生死问题的追问,哈姆雷特道出了人的生存困境

哈姆雷特有一段特别经典的独白,这段独白的内容成为了著名的"哈姆雷特命题"。独白的第一句话成为了经典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分析(11)

哈姆雷特在独白

这一段独白虽有些长,但我还是想要放在这里,如果您不喜欢看的话可以跳过。(为了方便阅读,我对这段对白尽心进行了分段)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哈姆雷特是一个思者,这段独白可谓是道尽了人的生存困境,追问人是要生存还是毁灭:生存着,要忍受种种苦难;毁灭吧,却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我们(人)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是到文艺复兴之后才会有的疑问,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当时人们沉浸在神权世界中,按照神给出的方式生活,人死后,自然会回到天堂之中,根本不会产生人会去哪儿的生存困境。到了文艺复兴,反对神权,人有了更多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中包括更多生和死的责任。

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第一幕人物分析(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