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李明抵达陵城区,参与由陵城籍女作家董爱红编剧、德州籍导演姜大伟执导的电影《锣鼓震天》的拍摄。 7月28日下午,记者见到了李明,迎面走来时,他的目光坚定,面庞透出果敢,几盏茶的时间,他暂且褪去连日拍戏的疲惫,谈起自己的故事神采奕奕。
万里挑一奔赴“辽艺”
1956年,李明出生在辽宁省营口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受其长姐李玉珍影响,听评书成了他儿时的唯一喜好。
彼时的李明,在家庭、社会的文艺气息熏陶下,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文艺儿童”,主持、朗诵、唱歌、跳舞样样精通。在李明的母校胜利小学、营口八中,他都是文艺骨干。
1974年,曾被*总理称为中国四大话剧院之一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到营口招演员。当时,营口有近3万人参加“海选”,经过激烈角逐,李明以其独特的表演天赋脱颖而出。那一年,整个辽宁共有40余人入选,营口只有李明入选。
1975年3月26日,李明背起行囊,奔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剧院的训练生活异常艰苦。每天清晨5点半就要起床,跑步、练声、练气、压腿……但李明为了自己的梦想,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早早就起床练习基本功,风雨无阻。一场训练下来,衣服像被水洗过一样。“我相信天道酬勤,不要怕苦,想成功就要多付出。”说起这话时,李明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他说,他在演出话剧时,哪怕不用麦克风,全场观众也能听清,这就是练出来的“真功夫”。
塑造角色“一人千面”
3年的学习训练生涯,李明一步一个脚印,凭借勤勉努力,毕业后,他成功留在了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紧接着,机会来了。1977年,李明在处女作《我们是喝延河水长大的》这一话剧中饰演马战一角,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得到了业内肯定,也让他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之后,李明又陆续出演了《唐人街上的传说》《高山下的花环》《吝啬鬼》《鸣岐*》等30余部剧院大戏,巡演大江南北,他用一部部作品不断证明自己。
为保证每一场话剧的台词独白,不会沦为一口气“干说”,李明每次拿到剧本之后都要反复研究、揣摩角色心理、性格,并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肢体动作,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人物特点更鲜明。“纯粹地将心思放在表演上才是正道。 ”是李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演活一个人物,一定要全身心投入,争取塑造的角色“一人千面”,避免“千人一面”。
涉足影视剧领域
在话剧舞台上磨砺了10年之后,李明的演技日臻成熟。 1985年,而立之年的他,开始涉足影视剧领域,声望逐步从话剧舞台辐射到亿万影视观众。
有一部大型历史连续剧不可不提。2001年,李明在导演陈家林执导的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饰演了一位清朝重要谋臣——周培公。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电视剧后,都惊叹于演员对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以及赋予角色真挚而朴素的家国情怀。
这背后,是李明对细节的反复推敲与拿捏。改词、走位、对白,一场简短的戏,李明会反复演练很多次再拍摄,他的敬业精神,得到剧组人员的高度赞扬。最终,李明通过《康熙王朝》,得到了观众和业界专家的一致认可。
李明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塑造周培公这一角色,他在一个月内体重减掉了18公斤。 7个月的拍摄周期,他的体重从98公斤下降到70公斤。
拍摄期间,李明的父亲不幸离世,他在拍摄间隙赶回老家,仅待了3天就强忍悲痛回到剧组,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期间,他晕倒过两次……
李明坦言,演员这个职业看似光鲜亮丽,但背后有很多心酸苦楚。“我还算幸运,演绎了诸多被观众喜欢的角色,但未必所有演员都能如此。”李明说。但作为演员,一定要笃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关键是如何去定位和展现。“无论演绎何样角色,一定要做到百分百投入,因为艺术的殿堂永无止境,只有保持‘骆驼精神’,才能最终寻得‘绿洲’。 ”李明说。
李明(右)与斯琴高娃在德州本土电影《锣鼓震天》中的剧照
与德州“三部曲”情缘
从艺40余年,李明成功塑造了上百个角色,他于2016年正式退休,但表演之路并未因此止步。退休之后,李明又拍摄了七八部影视剧。
谈及与德州的缘分,李明形象的称之为德州“三部曲”——2018年5月,李明受邀来德州出演话剧《祖传秘方》,饰演马金锁一角;2018年8月,李明受朋友委托,来到山东星感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少儿艺术班,教授表演课。
时隔不足一年,今年7月13日,李明再次踏上德州这片热土。他说,这次来德州的目的,是与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马德华等人合作,拍摄由山东星感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董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德州本土电影《锣鼓震天》。影片取材于陵城区滋镇的一个真实故事,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承,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主旋律影片。
李明在影片中饰演滋镇三洄河村党支部*于少康。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出打工的人陆续返乡,小村庄充满了幸福景象。据悉,该影片已经于7月30日*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在全国上映。
李明说,眼下的德州,影视创作的热情已澎湃涌动。令人可喜的是,一大批以“德州人、德州事、德州景”为题材的原创影视作品频频进入人们视野,且不乏屡屡斩获省、国家乃至国际大奖的精品力作。“感谢德州的父老乡亲,希望德州将影视业这张新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有更多的精品电影走向世界。 ”采访最后,李明由衷表示。
记者|李榕 见习记者|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