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路范园旧址(一)
华山路范园旧址(二)
随着通和洋行在当时上海的日益做大,如何更好的了解中国并与中国人进行业务往来也就成为了洋大班们所急需妥善解决的问题,这时已为通和洋行效力多年的应子云在其中所能发挥出的能量也就立马凸显了出来。据包士仁《外国房地产商的经营手段》一文中所述:“通和洋行大班阿金森见应子云与政界、金融界人士熟悉,能拉到很多业务,就聘他担任了买办”,自此应子云也就开启了他的“财富积累进行时”,再加之当时洋大班们对于他的足够信任,洋行的来往账务往往多由应子云一人经手,应大买办可谓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如鱼得水”。
由于相关资料的稀少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精确追述到当年应子云较为完整的致富历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旁证”中变相了解到当年在该领域内不少鲜为人知的“谋利细节”,比如我们仍然根据《外国房地产商的经营手段》一文中来看:“代客经租房地产是(当年)稳操胜券而又不要一文资本的赚钱生意,经租商仅代为管业收租,稳得手续费,且手续费一般都占租金额的5%左右…(当年)中国业主委托外国人道契挂号(“道契”是外侨或外商在当时上海租界及其周边地区拥有<永租>土地的凭证,华人若想获得一般只能先委托外商先去申请后再“过户”给自己,这便是“道契挂号”),初次给证,取手续费25两,以后改名调换全柄单,俗称小过户,取费25两,调换道契户名,称大过户,取费50两…”,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当年应子云的日常工作中也一定会有不少诸如此类的业务往来,也正是这些业务大大助推了应氏家族致富的脚步。此外,应子云还巧妙运用了通和洋行擅长“建筑设计”的这一独特优势,但凡是在中国商家购入土地请通和洋行道契挂号后他都会极力推荐由通和洋行来负责设计承建之后的建造工程,由此更是为通和洋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设计项目,应子云与洋大班们在其中可谓是利益均沾,其乐融融,应子云也因此成为了当年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地产富商”,曾坐拥产业无数。
道契
1921年对于应子云来说可谓是一个双喜临门之年,在那一年中,他当时位于白克路(现凤阳路)上由通和洋行设计的新宅即将竣工,而他的长子应舜卿与庚兴洋行买办董仲生的侄女、上海统益纱厂*董春芳的堂姐董逸和的婚礼也将在新宅竣工的同时举行,应子云为了这两件大事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据说光造新宅就花了1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约相当于当时两千名技术工人一年收入的总和,由此应家当年的财力可见一斑。
凤阳路应公馆外景
这幢在1921年竣工的应公馆位于如今的凤阳路288弄内,是一幢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折衷主义五开间假四层花园住宅,建筑底层为塔什干柱式,二三层为爱奥尼柱式,步入其中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顿时扑面而来,无论是木制雕花楼梯,还是石膏花纹吊顶,亦或是彩色拼花玻璃,每一处都彰显了当年应子云对于这处住宅的精益求精,令每位有幸得见它尊容的客人叹为观止,据说在当年上海滩的花园住宅中,应公馆的豪华和坚固是可以与外滩汇丰银行大楼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