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讽刺了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内容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24 13:04:32

太阳照常升起讽刺了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内容(1)

片 名 太阳照常升起

英文名 The Sun Also Rises

导 演 姜文

编 剧 述平 姜文

摄 影 赵非 李屏宾

剪 辑 张一凡

艺术指导 曹久平

特 效 Thomas Duval

主 演 周韵 - 疯妈

 姜文 - 唐雨林

房祖名- 李东方 

孔维 - 唐妻

黄秋生

  陈冲

  崔健

制 作 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制 片 姜 文

音 乐 久石让

历数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993/鬼子来了·2000/太阳照常升起·2007),平均七年一部,他的电影从被禁到审批通过的过程也越来越快,《阳光灿烂的日子》用了三年、《鬼子来了》是两年,《太阳照常升起》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顺利进入院线公映,但是这并不代表姜文的电影中的批判、先锋、前卫、政治隐喻的东西少了,相反,这部电影中的批判主义和政治隐喻是他电影中最多、最激烈的,充斥了整个电影……

姜文说这部电影是个很简单的电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女儿都能看懂……”,我却不能认同这个说法,也许年纪大点、生活阅历丰富点、电影知识多点的人或者经历过文革之类政治风暴的人能够理解他的电影,但是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太阳照常升起》里面太多的政治隐喻,还有那些迷一般的故事情节……列举如下:

1、黄秋生是怎么死的?他死的时候为什么手插在兜里?为什么还带着笑容?他为什么在电话里面说那句骂人的话?

2、李不空为什么叫阿廖沙?他到底是哪国人?他是怎么死的?李不空的照片为什么剪掉了头像?他遗物中的三根辫子是谁的?

3、疯妈的儿子应该是农民的儿子,为什么找房祖名这个港味这么浓的演员出演?房祖名最后死了没死?

4、疯妈到底疯了没疯?她最后是死了还是没死?那双鞋子代表了什么?

5、村里那个老警察到底是不是鬼?

6、影片开始那只漂亮的鸟为什么老是说“知道了,知道了”?

7、疯妈为什么给儿子造一座”白宫”,”白宫”里的”李铁梅”是谁?

8、陈冲为什么诬陷黄秋生?她和姜文到底是什么关系?她在医院里对黄秋生的那段告白是什么意思?她跟姜文是什么关系?孔维跟陈冲、姜文又是什么关系?

太阳照常升起讽刺了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内容(2)

稍微列举一下,就发现电影中有如此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也许姜文自己的提醒更合理“我坚信我的电影可以反复看!”。这部电影不是值得反复看,而是必须要反复看,即使是反复看,如果不具备对那个疯狂年代时代的背景知识,也难以理解电影中大多数内容,也许姜文说电影很简单的根本原因是怕别人“误读”其中的含义,怕真的摊上黄秋生的下场,只不过有了这么复杂背景知识,连中国人都难以理解,所以威尼斯电影节的老外们没有把奖项颁发给这部他们无法理解的电影就很正常了。姜文也许是太自信、太偏执,整部电影剪接凌厉、情节跳跃、摄影角度经常匪夷所思,全片流动着一种躁动感,明显没有大师们的作品中那种经过克制的起伏感,跟姜文狂放不羁的性格倒是很贴切,也只有姜文这样的偏执狂才能拍出这种风格怪异、情感充沛、自信心超级爆棚的电影。虽然说离经典还差一步。但是这并不妨碍《太阳照常升起》成为一部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不过对电影控制力不足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懒得控制的姜文如果能再多点李安、张艺谋等大师级别的控制力,这部电影绝对会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太阳照常升起》由四个段落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疯”、第二部分“恋”、第三部分“枪”、第四部分“梦”,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的话,顺序应该是4、2、1、3。很多人认为播放顺序应该是4、1、2、3,理由是那首《索罗河》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巧妙地转接在了一起,但有一个细节说明了1和3的*在第三部分“枪”的开头部分,房租名开着拖拉机送姜文时发现妈妈不见了,而这恰恰是第一部分“疯”的结尾,因此,1和3在时间上是连冠的,而2发生在3之前的某一个时段,因此2必须要排列在1和3之前。乍一看,这种四段式的方式很象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分段式电影,但是姜文自己表示这部电影是按照中国古诗的对仗方式拍摄的,按照这个思维方式来分析,这四段故事每个结尾确实都互相联系,仿佛中国古诗每行末尾的押韵,四段故事每段的时间都差不多,而且最后一段对前面三段进行点题,前三段的结尾的死亡跟最后一段结尾的诞生完成了一个命题,也完成了最终的对仗,整个电影恰似一首对仗工整、句句押韵的古诗,而不懂中国文化的威尼斯评委们体会不到这种中国古典式分段手法的精妙也是难免的。

一般的电影,结尾必然是精彩的,戏剧冲突也最激烈,人物关系最终结合在一起,情节发展到高潮后再收场;开头也一定是比较舒缓、逐步揭示人物命运走向,但是这部电影把揭示人物命运走向、情节最舒缓,人物之间的关系刚刚开始清晰的“梦”作为结尾,而戏剧冲突最激烈也最精彩的“疯””恋”和”枪”放在开头,这本身就不是按照普通的电影叙事方式来搭建的,所以为了让最后一段的情节更加“象”传统电影叙事手段中经常表现的高潮后再结尾的模式,他甚至放置了一大段篝火晚会来丰富情节,但是苏联女军官的喋喋不休、疯妈的欲言又止,两个女人分手时的漠然、姜文刚刚与孔维初相会时的情感不确定这些情节并不能构成传统电影结束前大发泄般剧烈戏剧冲突的舒缓情节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观众,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尾,更多的疑问才刚刚开始……

电影虽然分成四个段落,但是大场景却只有三个,一个是村里,一个是学校里,最后一个是沙漠中;人物关系按照场景也分成三类,一类是学校里的姜文、黄秋生、陈冲,一类是村里的疯妈周韵、儿子房祖名、姜文、孔维,最后是大漠里面的疯妈、孔维、姜文、黄秋生。在四个段落中,每个段落结束时都有一个人死亡,只在最后一个段落是刚开始父亲就死亡,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儿子诞生。除去黄秋生,命运最悲惨的恐怕是疯妈一家,仔细数数,李不空(阿廖沙)、疯妈周韵、儿子房祖名一家三口无一幸免,全部死光,然而蹊跷的是,电影中从来没有表现他们真正的死亡,代替疯妈死亡的画面是一套衣服漂浮在水面上、房祖名的镜头在枪响的一瞬间嘎然而止、李不空干脆就是直接由那个毫无表情的苏联女军官宣布了死讯,从头到尾死不见尸的他只留下有三个弹孔的军装暗示全家三口的最终结局。四个人的死亡中只有黄秋生死得最直观,但是挂在他脸上的诡异笑容以及双手插兜的悠闲表情倒好像在表明,死亡只是他可以轻松了却的心愿。

第一部分“疯”是全片风格最怪异,也最不好理解的一段。疯妈的疯,其实只是其他人对她行为的判读,儿子也并没有认为妈疯了,他只是在随口迎合其他人的说法,其实疯妈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她上楼念诗、上树取鞋到最后自*前引开儿子都表明她很清醒,疯的不是她而是这个村子(这个国家),在这个村(国家)里没有人在干农活,但是公分却又随便可以由村干部记上;羊不但能上树,而且掉下来打个滚就毫发无损的走了;老师教的东西多是没用的老八股,儿子心算的速度比两个老师还要快得多;最诡异的是大树(政权或民主)快倒了,原因是树下有太多(混)蛋在让大树的根基腐烂(败)。所以疯妈看透了这个村(社会),她死活不让儿子去学校(社会)学那些没用的东西;村里的警察是部队转业来的,他当上了官就开始不说人话不办人事了,于是疯妈讽刺他“喝开水都不怕烫,他不是人,是鬼!”,其实疯妈真的没疯,她所期待的都是一个正常社会应该有的东西,她所要求的不过是给她的赤脚买双合适的鞋子,然而在这个村(社会)中,连老百姓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难以实现,她对这个社会彻底失望了,这或许是她自*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唯一的希望肯定是在她离开人世之前儿子有个好归宿,于是她借着在村里上树、在家里上房顶支开儿子,一点点借着空隙给儿子盖了个梦想中的乌托邦——卵石的房子,这座仿佛女人子宫的房子象征着母亲对儿子的保护,连房子里面放在儿子照片边上的也是母亲理想中的好儿媳妇——李铁梅的照片;儿子没有文化、没有学历、年纪轻轻就能当上给人记工分的村干部,恐怕疯妈也是作出过一定牺牲的。也许正因为这一个段落里面承载了太多对现实的隐喻,姜文所以才会辩解说这个电影很简单,如果电影审查部门解读出了这些内容,这部电影很可能又会成为一部被禁映的电影,这是应该是姜文不想看到的,也是他在经历过两次被禁映以后更巧妙、更隐晦的做法吧。

李铁梅的照片里不是别人,正是疯妈自己在演样板戏时候的定妆照,这种暧昧的关系在影片中还另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疯妈和儿子吵架时赌气摔碗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对夫妻在吵架;儿子在卵石房子里跟孔维调情时重复疯妈的话说“你就叫我阿廖沙吧!”,至于为什么找高鼻梁白皮肤,长得特别像外国人,气质跟村里其他人完全不搭调的房祖名来演儿子这个角色,也许就是因为房祖名长得就像一个混血儿,至于为什么是混血儿……

太阳照常升起讽刺了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内容(3)

房祖名长得真的很像混血儿

疯妈和孔维在第四段落的分手其实也意味着一个人两种人生的分道扬镳,疯妈期待更好的生活,她不相信代表另外一个自我的孔维在路的尽头能够找到更好的情感生活,但是她的阿廖沙的遗物中除了她在李铁梅定妆照时留下的一条大辫子外,居然还有两条金黄色的辫子,说不清楚到底是阿廖沙的死还是他的偷情行为彻底击溃了疯妈。之后,疯妈在第一段“疯”中一直追着那只象征着阿廖沙的鸟儿,而那只鸟儿也一直在对疯妈不停的狡辩“不知道!不知道!!”。 代表疯妈另外一个自我的孔维最终在路的尽头找到了姜文,并跟着姜文一同来到村里和另外一个阿廖沙(儿子)完成了另一次人生选择的轮回,姜文所要面对的,其实不仅仅是约束他向往自由天性的无知管理者,他面对的还是人生情感的另一种选择,也就是大漠之中火车之上跟他擦身而过的另外一个女人的情感选择,这也是孔维在第三个部分“枪”中出现时却没有出现本该与姜文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陈冲与疯妈的原因。

太阳照常升起讽刺了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内容(4)

黄秋生死得不明不白不是剪接上的失误,也不是电影审查制度造成的,他的死其实在第二部分“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仅仅是电话中的挑逗就已经让几个揉面的女孩心猿意马,而就在这些单纯的女孩身边,能弹会唱、高大潇洒、华侨身份的单身男人黄秋生却毫无勾引她们的想法,而只满足于对电话那头性*扰的语言发泄,只满足于摸摸别人的屁股;医院病房里陈冲和另外一个女老师对他百般献殷勤,他却无动于衷,然而他在家里交谈时送给姜文那杆断成两截的猎枪说明了真正的原因,枪在经典的心理分析学说中代表着男性的性能力或者性器官,没有人会把断成两截的枪转赠给别人的,这暗示黄秋生将自己的生理缺陷告诉了姜文,而姜文四处吹喇叭(喇叭的隐喻不言自明)的本性在陈冲没有勾引到黄秋生之后与她搞在了一起,自从从黄秋生撞破他们在一起偷情起,他们就可能已经共同商定好要将黄陷害到底,因为陈冲在医院那番表白太过于牵强、太过于风*,而且她不小心说出口的那句话: “我就是故意要让他们认为是你掐的……” 也泄漏了这个秘密,还好她脑筋转得快,马上又接口说:“我就是喜欢你,才这样说的……”,而姜文急着让黄秋生承认的做法也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黄秋生虽然躲过了一劫,但是已经知道他生理缺陷的姜文和与之偷情的陈冲岂肯放过,各种没来由的风言风语最终击垮了黄秋生,因此他的上吊正常不过,面带微笑、双手插兜的他在上吊时也许还在吹着口哨,唱着那首《索罗河》,庆幸自己摆脱了俗世恶人们的困扰吧。

太阳照常升起讽刺了什么,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内容(5)

吹着口哨双手插袋的死法确实很稀奇

导演的水平往往是体现在细节上的,特别是对道具的应用,姜文在这方面绝对是高手,从疯妈的鞋子、拧不*白被单、姜文的枪再到陈冲的透明雨衣口袋里的钥匙,简简单单几个道具就能给人无数遐想,特别是疯妈那张被剪掉头像的合影,造就了全片最大的谜题:照片中那个被剪掉头像的李不空到底是谁?为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廖沙?那么他是一个苏联军人吗?如果他是一个苏联顾问,那两条金黄色的辫子的来源也就能合理解释了,而姜文为什么选择房祖名这么一个洋气十足的演员来演农村干部也就可以更合理的解释了……但是为什么他有一个志愿军的杯子?如果他不是苏联军人,那么为什么苏联女军官会这么熟悉他?他又能在哪里得到的那两条辫子?那两条辫子到底是同一个女人的还是两个女人的……

尽管人生如此恶毒,如此反常,如此虚伪,太阳仍然对此视而不见,仍然照常升起。正常、单纯、弱小的人们如疯妈一家,如黄秋生等等的人,注定要在这个社会消失,在这个社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也只有偏执狂般的姜文才敢这般拍摄电影,他创造了大片横行的年代的一个特例,他用他偏执狂般的心态拍摄出一部没有武侠、没有动作、没有古装的小众电影,用它来冲击市场,谁也不知道他能否成功,但我想我们应该为他加油叫好,中国的电影市场不是缺少大片、缺少商业片,而是太缺少他这种有想法的“非商业片”了!最后还是引用王朔的话来总结吧:“姜文是中国最后一个电影大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