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拉电影
姜文,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位极有个人特色的作者导演,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姜文电影擅长堆砌大量的影像符号,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营造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他总让我想起一位伟大的南美作家,《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继《鬼子来了》时隔7年之后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姜文风格"。影片分为四个部分,有明确的时间分点,分别为"疯"、"恋"、"枪"、"梦"。 纵观整部片子,可以理出三组"爱情"故事,分别为疯妈和李不空,唐叔和唐婶,林医生和梁老师,这些故事可归纳为三种爱情模式。通过对这三种爱情模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出导演掩藏在其后的对爱情的解读,以及电影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
第一种爱情的代表者是"疯妈",代表一见钟情、痴情不改、从一而终的传统意义上的坚烈爱恋。疯妈是个苦命人,千里寻夫,却发现心上人是个多情浪子且已去世。她回到爱人的家乡,一个人抚养大了儿子,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却是,她"疯"了。
疯妈真的疯了吗?我认为不。当疯妈用火烧小队长的手,告诉他,疼是对的。这说明疯妈有正常人的感知。电影中的"疯"其实是对原来秩序、观念的叛逃和颠覆, "疯妈"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爱情世界中,虽然"阿廖沙"已经成 为了一个符号,但在"疯妈"心里却始终是剧烈的、疯狂的,是无法填补的精神洞穴。
在拉康那里,"里比多"把所爱的人或物 作为释放能量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的形象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作 为释放能量的对象,而这两种对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用这一理 论解释"疯妈"的怪诞行为也许就更好理解,她一直生活在"阿 廖沙"和小队长"儿子"的形象重叠中,很多时候在儿子面前的 言行实质上都是在向"阿廖沙"讨伐心中的痛苦。她始终是在用 自己的方式在解构和阐释这个世界:抱着羊上树,和猫聊天,踏草皮渡水,自言自语,用白卵石盖房子,用常人认为疯癫的方式 努力重新组建自己的世界。
疯妈的消失也带有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在电影镜头中,"疯妈"的衣服和鞋子从上游随意漂下来,却不是半沉半浮的,不是杂乱的,而是违背生活常识的有序。"疯妈"生活在无序而混乱的意识中,她的身后却留下了整齐有序的衣物。
"存在物让不在场者在场"。虽然导演让"疯妈"不知去向,也不知生死,但镜头似乎在告诉我们,"疯妈" 只是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这不等于死亡或者毁灭,她是不朽 的,她的梦是不朽的。从疯妈消失的方式来看,导演对这个人物是持赞许肯定的态度的,也侧面说明了导演对这种爱情模式的认同。
第二种爱情是通过唐叔和唐妻来演绎的,代表了一种充满激情,极富罗曼蒂克气息的西方骑士爱情。这样的爱情,越是绽放得热烈,越是崩溃得迅速。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你看。"
男主人公是勇武、彪悍、一腔豪情的西方骑士风格,女主人公则是高贵、大气、妩媚动人的贵妇人。两人在富庶而又美丽的南洋相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婚礼,在西部的大漠之上,狂乱扭动的舞蹈,亢奋的音乐,纵情恣欲的欢乐,冲天而起的燃烧的帐篷,奔驰而过的火车,极力彰显生命的激情,构成了一幅狂欢图。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酒神精神,尼采曾说:
"酒神象征着人类情绪的总激发与总释放。希腊悲剧产生于两种精神的激荡,一种是体现希望、理想的阿波罗精神;一是体现真实、享受和放纵的狄奥尼索精,这两种精神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古希腊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