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在伯克利的实验室
就这样,孙正义一分钱没花,就招了6个教授给他打工,还找了一个伯克利毕业生来做全面统筹。
这个毕业生名叫陆弘亮,比他高两级,当时即将毕业,前途远大。孙正义和他说,别找工作了,我们一起创业吧。
陆弘亮晕晕乎乎地就同意了加盟孙正义的公司。他的职位是“打杂”,年薪2万美元——这只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而已,而且看老板穷得响叮当,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陆弘亮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不仅要全盘规划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计划,处理一切杂事,还把自己租的房子贡献出来当办公室,甚至还要去帮孙正义到课堂上去答到(因为孙正义老是逃课)。
当他拿着孙正义开出的支票去银行领工资时,发现是废票,因为孙正义的支票账户根本就没钱。下个月他再去,还是废票。
尽管如此,陆弘亮还是没有丝毫动摇,全力支持孙正义。
在团队紧锣密鼓的开发之下,1978年9月23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翻译机(日后发音电子辞典的原型)终于研制成功。
在实验室里,身高1米5的孙正义拍着身高1米8的硬件设计师恰克教授的肩膀,说“干得不错。”
然后他突然跳起来喊道:“糟了。”
原来,他和大野优美约好今天去法院登记结婚,全给忘了。
孙正义和太太大野优美
4
在翻译机产品八字还没一撇之前,孙正义就已经四处推销。
他向日本50家家电厂商写信,说我们有此种产品,你们是否感兴趣。其中松下、索尼、佳能、卡西欧、夏普等10家厂商回了信。
于是,产品出来后,孙正义带着火热出炉的翻译机,回日本逐一拜访这10家厂商。
但是,实际的推销过程,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连跑了8家,全都被拒绝。
最后,只剩下他寄予最大厚望的卡西欧和夏普两家还没跑。
他来到卡西欧,找到负责此事的课长。结果,还没等他介绍完,课长就不由分说把他往外赶,说这个产品一文不值,绝对行不通。
孙正义给气坏了。在所有公司里,卡西欧的态度最恶劣。日后,他再未踏足过卡西欧公司。
最后的希望在夏普。如果夏普还不行的话,就全完蛋了。
在夏普的进展也极其不顺,跑了好几天,虽然对方的态度很好,但核心理念是婉拒。
不甘心的孙正义打了无数个电话,见了无数个人,辗转找到了当时夏普技术部的负责人、夏普中央研究所所长佐佐木正。
佐佐木正可不是一般人。夏普当时在日本电子工业领域是执牛耳者,而他担任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可见其地位之高。事实上,日后,他将被称为“日本电子工业之父”。
出于对佐佐木正的重视,孙正义特地请了父亲一起出马,以示尊敬。不过他和父亲说好,你打个招呼,说几句场面话就好了,剩下的交给我。
于是,在佐佐木正的办公室,孙三宪介绍了一句“这是犬子发明的机器”,孙正义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孙正义一边演示产品,一边讲述了在松下等公司被拒绝的遭遇——他不担心被松下等拒绝的经历,会影响到佐佐木正的判断,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有绝对的信心。
孙正义的自信和激情感染了佐佐木正,后者决定支持这个年轻人的理想。他当场开出一张4000万日元(当时日元与美元比率约为100比1)的支票,买下了翻译机的专利,并和孙正义签署了1千万美元的新合同,用于开发其他语言的翻译软件。
这笔交易最终落实的款项,是1亿日元(即100万美元)。
此时,孙正义21岁。
日后,他把佐佐木正当成自己的大恩人,两人的友谊持续到2018年佐佐木正以102岁高龄逝世之时。
在佐佐木正的葬礼上,孙正义哭得像一个小孩。
孙正义和佐佐木正
有了这一百万美元,孙正义兑现了当初给教授们的诺言。除去给教授们的报酬以外,还剩了很多,可以供他租办公室,开另一家公司,以及给陆弘亮付工资了。
他成立了另一家公司Unisun World,并且给了陆弘亮一张空白的股票凭证,让陆自己选择股份,想填多少就填多少。
由于这是不用出资的干股,陆弘亮没好意思填。孙正义自作主张写了10%,后来又改为20%。
Unisun World主营游戏机业务。当时,日本市场上出了一款名为《入侵者》的电子游戏机,很快就风靡全国。孙正义认为这个如果推广到美国,应该也会很火。于是就准备从日本引进到美国。
这款游戏机的价格是100万日元一台,孙正义直接跑到厂家,说5万日元一台,卖不卖?
厂家冷笑着把他轰走。
不过孙正义很有耐心,他判断日本市场已经饱和,这些机子很快都将成为废铁,他就慢慢地等待。
过了三个月,孙正义又跑过去,说:50万日元,买10台。
对方冷笑变成了苦笑,答应了。
孙正义马上安排昂贵的空运,3天内就把机子运到了伯克利——如果是走廉价海运的话,还要三个月。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等,什么时候该急。
孙正义把这些机子送进饭店、咖啡馆、酒吧,开出的条件非常优惠,只要店家让他放在那里,赚到的钱他和店家五五分。结果,只要是他去推销的店,没有哪家不愿意的。
玩游戏机的学生排起了长队,孙正义的腰包迅速鼓起来。他又进了更多机子,把学校周围的饭店几乎都攻占了,并且把超级玛丽、银河战斗者等游戏都引入进来。
半年过去,孙正义又赚了100万美元。
1980年,Unison World业务蒸蒸日上,陆弘亮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这时,孙正义突然和他说,要毕业了,我该回去了。
陆弘亮此时已经是公司第二大*兼副总,虽然他对孙正义的这种做派已经习惯,但也还是大吃一惊。他问道,那公司怎么办?
孙正义说:公司就送给你了。我和妈妈约好,毕业了要回日本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要回去。
于是,在离毕业典礼还有一周的时候,孙正义就回家了,连毕业证都没领。他说:
“我来这是为了读书,又不是为了毕业证。”
他走后,陆弘亮继续经营公司,若干年后自己创业,办了另一家公司,名叫UT斯达康。此是后话。
5
回到日本后,孙正义成立了新的Unison World公司,但是并没有做任何具体业务,而是开始思考,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这一思考,就是整整一年半。
他之所以不马上动手,是想找一个自己能做50年的工作。他不愿意贸然就进入某一个行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
他先后考虑了40多个业务方向,按照25个标准逐一打分,这些标准包括:
- 必须是我能持续50年都专注其中的事业;
- 必须是独一无二、别人都没想到的;
- 必须能贡献于全人类的幸福;
- 必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不需要很大的启动资金;
- 必须能成为第一,至少是日本第一
- ……
在做研究期间,孙正义没有一分钱收入,全靠在美国赚的老底。而此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父亲和妻子都感到非常焦虑,不知道未来靠什么生活。但孙正义还是耐心地搜集资料,最后,研究的资料摞起来有几米高。
一年半之后,孙正义终于想明白了,他从40多个项目中,挑选了得分最高的那个:做计算机软件经销商。
1981年9月,他注册了新公司,名曰“日本软件银行”(Nihon SoftBank,1990年去掉了前缀,更名为SoftBank)。
公司刚开业时,孙正义兴奋地搬过一个苹果箱,站在上面向全体员工(共计两名)发表讲话:
你们两个,认真听我说话,因为我是总经理。
听着,虽然我们是刚成立的小公司,不过我们5年要做到100亿,10年做到500亿,以后,我们的销售收入要像豆腐那样,一丁一丁地数!(日语“丁”和“兆”谐音,一丁意味着一兆,也就是一万亿)。
“全体员工”听了非常激动,然后就辞职了。这样的老板,一听就不靠谱,谁愿意在这干。
不过孙正义不为所动。他又招了新人,继续按自己的想法推进。
当时,日本一年一度的家电电子展览会在大阪举行,孙正义认为要抓住这个机会去展销。可是,他并没有一款软件,也没有一个客户,经费也不充裕,只有区区1000万日元(10万美元)。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这种情况下,这种级别的展销会,也就是当个观众。但孙正义不是正常人。
他直接把公司80%的钱拿出来,租下了展览会面积最大、位置最好的一个摊位。并且向各大软件厂商发出英雄帖,欢迎大家到他的展台免费摆摊。
对于软件厂商而言,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用白不用。于是,很多厂家都在软银展台设了摊位。最后,软银的展台成了这次展销会最火爆的地方。所有的软件厂商和客户,都知道了软银的鼎鼎大名。
一家名为“上新电机”的大型电脑商店经理的负责人藤原,慕名找到孙正义,看软银能不能为他们提供软件。
孙正义马上打包票,说肯定能。并且他能找到日本所有的软件,以大量购进的方式拿到批发价,然后优惠卖给上新电机。
藤原说还要自己的老板净弘同意才行。于是把孙正义介绍给了净弘。净弘见了孙正义,一聊之下,说了一句话:你简直和我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于是,上新电机和软银签订了合同,以后他们的所有软件,全部从软银进货。
日后,孙正义也把净弘看成大恩人。几年以后净弘突然病故时,孙正义正在一个重要的商务洽谈上,但他听到消息后,立马中断洽谈,赶到净弘家,在灵前静坐了一个小时。
和上新电机谈好以后,客户这一块解决了,现在只差供货商。孙正义直接找了日本最大的软件公司哈德森。
当初,他曾邀请哈德森去参展,虽然哈德森并没有派人去,但是老板还是认这个情。现在孙正义找来,老板派了自己的弟弟工藤浩接待。
孙正义和工藤浩没聊几句,就说:“工藤先生,你知道吗?我是个天才!”
工藤都懵了,说:“你是个啥?”
孙正义重复说:“我是个天才。我会把软银做成日本第一软件流通公司。”
然后,他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未来理想讲了一遍。
工藤直接被侃的晕晕乎乎的,等他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同意了孙正义关于独家代理的提议。
好在他及时发现不对劲,赶紧补了一条:独家代理可以,不过要先付3000万日元押金。
对于孙正义来说,虽然他现在公司的账上只剩下200万日元,但自己好歹是几次赚到过上亿日元的人,根本就没把3000万日元放在眼里,于是就这么谈妥了。
就这样,软件经销的上下游,都被孙正义搞定了,一种全新的软件销售业态诞生。
与此同时,孙正义还进入了出版业务,组织出版和销售与电脑技术有关的书籍。而联系书店和出版社的过程,更是把孙正义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阪展会上,孙正义看到惠普公司展出的一本名为“PC图书馆”的编程集锦。他就和惠普的人说,想把这本册子拿到书店去卖。惠普的人同意了。
于是,孙正义直接就跑到东京有名的旭屋书店,找到负责人田边,说我要在你们这儿卖书。
田边看到孙正义稚气未脱的脸,翻了翻满是程序的书,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孙正义就给田边普及了一下计算机知识,并告诉田边,现在计算机在美国有多红火,它是世界的未来云云。
田边很快被他侃晕了,就同意在店里卖这本书。然后问他:你在哪个出版社出版?
孙正义惊奇地问:还要出版?
田边一头黑线,只好给孙正义普及书籍出版和销售的基础知识。
孙正义问:最好的出版代理商是哪家?
田边说:是东京出版贩卖(简称“东贩”)和日本出版贩卖(简称“日贩”)。
孙正义一鞠躬,说,那就请田边先生带我去东贩吧。
田边哑口无言,日本人的习惯是不喜欢给人添麻烦,所以他没见过这么厚脸皮的人。不过,都谈到这个当口了,他也不好意思推辞,只好苦着脸,冒着酷暑带孙正义去东贩。
由于田边在东京的书籍市场也是一号人物,东贩虽然不看好这本书的销量,但是看在田边的面子上,勉强答应了帮忙出版。
从东贩出来后,孙正义又是一鞠躬,说:现在麻烦田边先生带我再去日贩吧。
田边都惊呆了,他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是都已经给这家伙做了这么多事了,只差最后一件,又不好拒绝,只好唉声叹气又坐上出租车,带着孙正义去了日贩。
就这样,孙正义开始了出版业务。后来他又先后出版了《Oh!PC》、《Oh!MZ》等6本电脑杂志,成了日本电脑行业出版巨头。
6
到1983年,孙正义的软银公司,销售额已经突破45亿日元。
此时,他才26岁,眼看就要提前完成自己的30岁目标。
但是这年春天,他突然感觉很疲惫。
起初,他以为是工作累的,并没当回事。但是公司体检,给了他一个晴天霹雳:他得了严重的慢性肝炎。
医生告诉孙正义:你活不过5年。
如此噩耗,任是再坚强的人,也承受不住。更何况,此时他的大女儿才一岁半,妻子又怀了第二胎。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就看到了终点。
孙正义躺在医院床上,整天以泪洗面,觉得世界一片黑暗。
后来还是坂本龙马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医院重新阅读坂本龙马的书时,孙正义想到,龙马31岁就死了,自己再活5年,照样是31岁,为什么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哪怕只剩最后5年生命,我也要灿烂地燃烧自己!
孙正义在心里呐喊。
从那时起,他一边在医院治病,一边开始没日没夜地看书。尤其重点研究了《孙子兵法》,日后被他总结为“道天地将法,风林火山海”的经营战略。
1984年,医学界传来喜讯,孙正义得的这种病,研发出了新疗法,治愈率高达70%。
孙正义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新的治疗。住院一年半以后,他终于康复出院。
在孙正义住院的日子里,软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局,负债高达10亿日元。孙正义出院后,用了两年多时间,才还清债务,重新振作。
此时他30岁,没能完成19岁立下的10亿美元目标。不过他的公司已经开始突飞猛进。3年后,孙正义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70%的份额,成为绝对的行业霸主。
1994年,软银成功上市,市值高达30亿美元,孙正义个人身家超过10亿美元。
此时,他37岁。比自己原定计划,晚了7年。
7
上市以后,孙正义手里有了大笔资金,他开始进军美国市场。
由于他坚定看好信息产业,所以准备把资金都投入这个行业。不过,如同刚回日本一样,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研究。
孙正义认为,信息产业是个珍宝岛。如果要去岛上,有的人会带食物,有的人会带药品,有的人会带水。而他,选择带寻宝图。
为了这张“寻宝图”,孙正义先后买下了做信息行业出版业务的Ziff Davis公司和做信息行业展会业务的ComDex公司,这两笔交易共计花了29亿美元。
29亿,就买一张地图,孙正义觉得非常值!
因为通过这两家公司,他掌握了美国信息行业的所有情况。他随时可以知道哪里出现了最牛逼的技术,谁是最牛逼的人。
收购Ziff Davis的业务一结束,他就问该公司CEO,如果我现在想投资一家互联网企业,你会推荐哪一家?
该CEO说,在斯坦福,有个叫杰瑞·杨的年轻人,在捣鼓一个东西,你可以关注一下。
孙正义立马跑到斯坦福,在一个狭小的、扔满了脏衣服,充满了汗臭味的实验室,找到了挤成一团、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发一个网站的杰瑞杨五人团队。
他把杰瑞叫出来,聊了一会儿,就说,你们要钱吗?我给你200万美元。
杰瑞还以为孙正义是个疯子,后来才弄明白,孙正义是认真的。
他接受了孙正义的200万美元,让自己的小破公司鸟枪换炮,开始在互联网高速公路上狂奔。
过了4个月,孙正义越想越不对。他觉得自己太蠢了,怎么能投200万美元呢?
他又跑到斯坦佛找到杰瑞,说,我要给你一个亿,美元!
杰瑞一听就急了。
那年头,风险投资投个一百万美元,就是了不得的事了。上次投200万,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现在投一个亿,这是要干嘛?
杰瑞激烈反对,但孙正义不为所动。他说,你要是不接受,我就把这一个亿投给你的竞争对手。
杰瑞哑火了,只好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一个亿美元,出让了33%的股份(两次合计)。
对了,杰瑞杨的中文名叫杨致远,他的公司,叫雅虎。
有了这一个多亿美元打底,雅虎的资金实力远超当时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很快就一骑绝尘,成为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并开创了免费网站这一划时代的商业模式(在雅虎之前,网站都是要付费才能登入的)。
当年12月,雅虎成功上市,其后股票一路狂涨,把孙正义推向世界首富的宝座。
不过,他这个首富没当几个小时,就又被比尔·盖茨追上了,后来被称为“一日首富”。
8
经过雅虎之战,软银成了所有创业者都渴慕的风投,每年收到无数的融资申请书。
由于申请书实在是太多,孙正义最后决定,一年只接受700多份申请,投资70家,他亲自面试1家。
1999年,孙正义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也有巨大的发展前途,想找一家中国公司入股。于是就来华考察项目。
组织者安排了20家创业公司路演,孙正义都不置可否。
这时,一个长得像外星人的小个子走上台来,开始介绍他的电子商务公司。
孙正义看到这小子满眼放光,讲话充满激情,感觉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他连展示的幻灯片都不看,只直勾勾地盯着正在演讲的“外星人”。
听了6分钟,孙正义忍不住了,直接跑过去,握着“外星人”的手,急切地说:“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你要多少钱?”
“外星人”说:“我没打算要钱。”
这个“外星人”,就是马云。当时,阿里巴巴已经拿到了高盛领投的500万美元,暂时不缺钱,所以确实没有想过要融资。只是因为朋友牵线,他就过来介绍了一下阿里巴巴。
不过,孙正义可没打算放过马云。他坚决邀请马云到东京去谈。
马云推辞不过,就于2000年1月,一行三人飞到东京拜访孙正义,即便此时,他心里还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孙正义告诉马云,他要投4千万美元,并说了马云应该接受的理由。
马云听着听着就心潮澎湃,觉得孙正义说得太有道理了,正要晕晕乎乎地答应。
只听蔡崇信在一旁冷冷地说:No!
孙正义只好把金额和股份比例往下调,好说歹说,蔡崇信才勉强答应了3000万投资、30%股份的条件。
但是马云回来后,在公司内部遭到激烈反对。团队觉得股权分出去太多了,马云也从晕乎劲中回过神来,觉得不对,于是给孙正义的助理打电话,说要改为2000万美元。
助手不同意,生气地说,都谈好了怎么能改呢。
马云就直接给孙正义发邮件说,投资额改为2000万美元,同意就干,不同意拉到。
孙正义很快回了邮件:Go ahead(干吧!)。
这可能是在孙正义所经历过的所有谈判中,让步最多、对谈判对象最尊重的一次。他对马云说:“谢谢你给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会一起创造奇迹的。”
日后,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在各自艰难的时候,都无条件信任对方,并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后来甚至超越雅虎,成为软银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之一。
9
不过,在2000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才刚刚获得投资,还要很多年才能上市。而孙正义,遇到了个人历史上最大的麻烦。
在孙正义经历过“一日首富”的辉煌后不久,互联网迎来了泡沫破裂的寒冬。
当时,孙正义投资了300多家美国公司,占据了互联网行业将近8%的市值。而当整个行业突然崩塌时,他受到的冲击也最为严重。
软银的市值蒸发了99%,在*大会上,他被*破口大骂为骗子,围攻了6个小时。
面对这种整个行业都已经雪崩的情况,孙正义再天才,也没有丝毫办法可想。只好一方面咬紧牙关苦苦坚持,一方面寻找别的出路。
尽管互联网遭遇重大挫折,但他仍然坚信互联网是未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既然网站不行了,他就再往低层去,搞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产业:电信宽带。
2001年,软银成立了Yahoo BroadBand公司(简称雅虎BB),开始进入日本互联网宽带市场。在孙正义看来,随着互联网时代在日本的兴盛,宽带将成为人人都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当时,日本市场上的宽带巨头,是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其占据了电信业务的主要基础设施,在政府部门也有盘根错节的关系。软银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无异于虎口夺食。
NTT对雅虎BB发起了猛烈进攻,百般阻挠,让后者的业务举步维艰。
最艰难的一次,是雅虎BB推出了一个套餐,大受市场欢迎,有百万用户订购。但NTT作为光纤设备提供商,只愿意供应4万个用户接口。
对雅虎BB来说,如果百万用户退订套餐,失望而去,无疑是灭顶之灾。
而雪上加霜的是,NTT租给雅虎BB的机房,还三天两头故障,每次维修,都要经历漫长而复杂的流程。这些动作,都足以致雅虎BB于死地。
心急火燎的孙正义,跑到日本邮政省(日本的“省”约等同于中国的“部”)去投诉,并提出了十项要求NTT整改的要求。
邮政省负责接待他的官员藤野滨田刚开始不同意,孙正义急了,摸出一个打火机,冲藤野喊道:今天我们做个了断!你要是不帮我,我就把自己浑身浇满汽油,烧死在这里!
藤野被吓坏了,赶紧全盘答应了他的要求。
解除了NTT的故意设障后,雅虎BB迅速壮大起来,发展为日本最大的宽带服务商。
有了宽带业务作为支撑,软银顽强地活了下来。
2006年,软银又斥资2万亿日元(153亿美元),买下了日本第三大移动通讯运营商沃达丰,改名为软银移动,又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底层设备平台占有了一席之地。
此时,尽管市场上还没有统治性的智能手机出现,但孙正义已经敏锐的觉察到,移动互联网,即将成为新的未来。
早在还没有收购沃达丰之前,当孙正义和乔布斯在甲骨文CEO埃里森家的樱花树下聊天时,他俩就谈过对未来智能手机的设想。
当时,他拿出一张草图给乔布斯看,说:这就是我对未来手机的设想。
乔布斯一看,那是一张把iPod和手机绑在一起的设计图。
他不满的说:Masa,你别给我看这么丑的图。
孙正义认真地和乔布斯讲:史蒂夫,如果未来有人能创造一款革命性的手机,那一定是你。
乔布斯神秘一笑,说:等着瞧吧,到时我给你看一样东西,你一定会“吓尿”的(piss your pant)。
孙正义这才明白,乔布斯早就胸有成竹了。他赶紧激动地提出要求,如果这东西造出来,一定要给他在日本的独家代理权。乔布斯答应了。
2007年1月,乔布斯正式发布了苹果手机,人类从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孙正义看到手机之后,没有吓尿,但是却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goose bumps),心中不由感叹,乔布斯就是乔布斯!
凭借软银移动和苹果手机的独家代理权,孙正义赚的盆满钵满。
10
2010年,软银举行了成立30年大会(从1980年成立日本Unison World开始算起)。
在会上,孙正义用了133张ppt和2小时的演讲,讲述了他的未来规划。
这个规划的年限是:300年!
实际上,孙正义早在2004年,就有了做300年企业的设想。别人把百年企业当做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孙正义却觉得,100年太小儿科了,要做就做300年。
他甚至专门招了一个人,来帮忙做300年规划。
招这个人的过程,也特别有意思,代表了孙正义招人的典型风格。
当时,软银正在大肆扩张,日本最大的猎头公司Recruit帮忙招人,没想到,Recruit自己的总裁青野史宽却被孙正义看上了。
孙正义对青野说:你不如到我这里来吧。
青野当场回绝:我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过几天,青野接到孙正义秘书的电话,说孙总想见他。
青野说,如果是邀请我加盟公司,很抱歉,我就不过去了。如果是其他工作的事,我可以过去聊聊。请帮我确认一下。
过一会,秘书打电话过来说:孙总说,别说了,过来吧。
青野很不情愿地过去,他知道孙正义肯定还是想招揽他。他打定主意,不论孙说什么,给多高工资,他都不会同意的。
结果到了以后,孙正义第一句话是:青野君,你觉得300年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青野毫无防备,瞠目结舌地回答不上来,孙正义就自顾自地说起来。然后说:
我要改变世界,我终于找到你了!我要把集团的800家公司交给你,我要改变世界,请你搭乘我的梦想。
青野一下子就被击倒了。“我终于找到你了”这句话,让他毫无反抗之力。他当即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我来。
仅仅30分钟时间,原来坚决不愿跳槽的一个人,就这样晕晕乎乎地被孙正义忽悠过来了。
青野来了以后,着手研究公司运作300年的规划,并按照这个标准,为公司搭建人才培养体系。
所以,2010年孙正义公布的300年规划,是研究了6年的结果。
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只有两次最重要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一次是工业革命,一次是信息革命,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工业革命引领了过去300年的人类历史进程,信息革命将引领后300年的人类未来进程。
孙正义提出,软银的使命是“致力于增加人类的欢乐”(joy),而信息革命,将创造人类幸福。软银,要在这300年,成为引领人类信息革命的领军企业。
孙正义300年规划演讲的ppt
此后,软银在投资的路上一路狂奔。
他用320亿美元收购了处理器架构设计公司ARM;用220亿美元买下了美国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Sprint;用93亿美元投资了网约车巨头Uber;用至少80亿美元投资了中国的滴滴。用75亿美元投资了共享办公的WeWork,用15亿美元领投了共享酒店巨头OYO;用1亿美元买下了机器人制造公司Boston Dynamics。
上述这些公司,孙正义(通过软银)都是第一大*。而其他投资十几亿和几亿美元的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行为,2016年,孙正义发起了募资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出资方主要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的主权基金、软银、以及苹果等公司。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基金,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创投基金——实际上,那一年,全世界所有其他创投基金加起来,总额还没有愿景一支基金高。
不过,“投资之神”的名头,这次不再好使。上面所有这些投资,基本上都亏得一塌糊涂。
他以470亿美元的估值入股WeWork,结果WeWork上市失败,估值一路狂跌到29亿美元。
他以1200亿美元的估值入股Uber,Uber倒是上市成功,不过其股价一路下跌,市值连此前估值的一半都不到。
愿景基金共投资了88家企业,大多属于亏损或严重亏损状态,其中15家甚至濒临*或者已经*。
在这样的投资业绩下,原来想募资108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二期,后来目标下调为500亿美元,但最终无人应答,被迫流产。
根据软银集团今年5月公布的财报,软银2019财年巨亏130亿美元,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亏损。而愿景基金,也亏损了180亿美元,可能是创投基金历史上最大的亏损。
当年投资雅虎和阿里巴巴的风光,已经一去不返。
11
孙正义已经63岁,离他19岁所做的“50年规划”所规定的退休日期,已经超期3年。
此前,他曾经找过接班人。
2014年,他用300亿日元的代价,把谷歌公司的印度裔副总裁尼科什·阿罗拉挖到软银。他明确告诉阿罗拉,软银公司未来的船长就是你。
他的一系列人事安排,也明确无误地告诉外界,阿罗拉就是软银帝国的储君。
2016年,孙正义59岁时,眼看着太子就要继位。
但他突然把阿罗拉废黜了。当然,说辞还是一贯地高大上。
孙正义是这样说的:
阿罗拉,我决定发起一个新的挑战。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范式转移近在眼前,我必须亲自担任船长。我还要当10年船长,如果让你当副船长等我10年,就太委屈你了。你觉得呢?(见《孙正义传:打造300年企业帝国的野心》,杉本贵司著,王健波译,中信出版社。下同)
阿罗拉沉默半晌,回答说:我等不了10年。
孙正义说:那好,你去找一条新船吧。
于是,阿罗拉就黯然离去。
后来,孙正义解释说:
这样艰巨的挑战,还是要我亲自当船长。我要抱着用锁链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决心去挑战。
从孙正义的这番话来看,他对未来将要遭遇的挫折,早已心里有数。
投资的亏损算什么呢?投一百家,可能只成功一家,这不就是风险投资行业的常态吗?
只要有一家公司获得巨大的成功,所有的亏损都可以弥补回来。这不就是风险投资的魅力吗?
从孙正义的投资历史看,其投资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但是只要有雅虎和阿里两家成功,就足以让他封神。
实际上,孙正义的长远眼光、超强耐心和布局的巧妙,都让人惊叹。
在70年代,他就看中计算机是未来;在80年代,他进军了软件销售产业;在90年代,他投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00年代,他押宝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布局移动互联网……
你发现没有,他投资的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都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平台型企业,或者直接是不可或缺的底层基础设施。
如果说一次预见正确是运气,那么三次四次都预见正确,还能说是运气吗?
尽管这几年他投的WeWork、Uber都亏得一塌糊涂,但是谁能肯定,其他公司里不会出来另一个雅虎,另一个阿里巴巴?
就拿ARM来说,全世界所有的芯片巨头,都要用ARM的架构设计,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机,用的是ARM内核的芯片,这是多大的市场?
而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要用多少芯片,这又是多大的市场?
我认为,孙正义的战争,远远没有结束。
从1980到2020,他规划的300年,现在才刚刚过40年而已,后面还有260年,在等着他和软银。
孙正义还会继续创造奇迹,软银还会继续辉煌。
这奇迹和辉煌,持续的时间也许没有260年。
但是,当孙正义像他的偶像坂本龙马一样,用尽自己的生命,去为理想而燃烧,世界就永远会留下他的光芒。
世界上所有正在为心中理想而不屈奋斗的人,如你,如我,亦会像历史上所有曾为心中理想而不屈奋斗的人一样,留下自己不灭的光芒。
---end---
主要参考资料:
【1】孙正义传:打造300年企业帝国的野心,杉本贵司著,王健波译,中信出版社,2020
【2】飞得更高:孙正义传,井上笃夫著,李颖秋译,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对话孙正义,对话,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蔚,2000
【4】因梦想而伟大,日本首富孙正义2011年演讲,腾讯视频
【5】An Interview with Softbank’S CEO, Masayoshi Son,Alan M. Webber,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
【6】A Japanese Gambler Hits the Jackpot WithSoftbank,Andrew Pollack,The New York Times,1995
【7】Masayoshi Son, Wikipedia
【8】SoftBank Group, Wikipedia
作者简介:何加盐,一个专门研究牛人的人。以善意、客观、精彩、有启发为原则,讲述企业家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