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各地的寺庙、殿堂以及一些民居、旅舍里,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色彩鲜艳、多姿多彩的壁画和唐卡。这些流传千年的藏族绘画艺术,至今还光彩照人。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戏、民间歌舞以及佛教音乐等形式充斥其中。
西藏壁画
西藏壁画主要展现在宫殿和寺庙里。壁画题材丰富,包括宗教神话、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画面生动,色彩缤纷。西藏壁画的技法丰富多样。绘制佛像,严格依照佛法定规,多采用单线平涂,成像庄严肃穆,体态匀称;绘制历史故事和风俗画,则笔法古朴细腻,多采用俯瞰式透视法,以几何结构描绘人物和建筑物背景,画面别具一格。壁画所用颜料均为传统的不透明矿物质颜料,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色彩鲜艳,经久不褪。
沙拉寺壁画
唐卡
唐卡,藏语指用彩缎装裱成的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传统唐卡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历经百年岁月,仍保持色泽艳丽。
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风俗画,以及反映天文历算、藏医藏药、人体解剖的图画等等。藏传佛教的许多大寺院都珍藏着巨幅唐卡佛像,当寺院举行祈祷大法会或宗教节日时便会展示出来。布达拉宫有一组唐卡,以一百多幅画面描绘萨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京州、应召进京、返藏、二次入京、皇帝册封、圆寂等整个生平。
唐卡艺术在西藏已传承千年。如今藏族唐卡绘制的勉唐、钦孜、噶玛嘎赤、勉萨等各具特色的画派和墨竹刺绣唐卡,相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批年轻的藏族画师成为唐卡艺术的传人。
唐卡
藏戏
藏戏是集歌舞、说唱等多种表演为一体的戏曲艺术,在西藏已流行六百多年。相传在十四世纪,噶举派僧人唐东杰布为筹集在雪域江河上修架桥梁的经费,将信徒中能歌善舞的姐妹组成戏班,表演经他融合佛教典故、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编成的歌舞剧,成为藏戏的雏形。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加工及充实,使藏戏在西藏广为流传,并为广大藏民喜闻乐见。
藏戏一般采取广场演出的形式,演员们戴着面具,边说边唱边舞,伴奏乐器只有鼓和钹。一场藏戏有的演几个小时,有的要连演一两天。藏戏传统剧目很多,经典剧目是八大藏戏,即《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朗萨唯蚌》、《卓娃桑姆》、《赤美滚丹》、《顿月顿珠》、《诺桑法王》、《索吉尼玛》、《白玛文巴》等。
藏戏
藏舞
在西藏每逢节庆假日,不论是农村、牧区或城镇,常常可以看到藏族民众相聚一起,围圈起舞,放声高歌。藏民族歌中有舞,舞中有歌。藏族民众喜爱的歌舞很多,主要有果谐、热巴、堆谐、勒谐等,都是群众的集体歌舞。“果谐”是一种古老的圆圈歌舞,又称为“锅庄”;“堆谐”流传广泛,被称为“西藏的踢踏舞”,由领舞男子用胡琴伴奏的多人圆舞,边舞边唱,又称“弦子”。
藏民围着篝火跳锅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