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新修的本草,新修本草是哪个朝代的书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0 07:27:04

文/草堂或问

官修本草是中国历史上较独特的现象,也是魏晋南北朝以后朝廷被民间各种勃兴的福利团体倒逼,出资争取民心的措施。就像译经一样,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中古时代,官修本草有其集中人才、高规格编纂的优势。而其开端之作《新修本草》也得以在一次次失传后,仍被后世药典保存了部分内容。

南北朝时新修的本草,新修本草是哪个朝代的书(1)

魏晋南北朝的本草大发展

1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部书,他是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药物学巨著,并由此开启了后世官修本草的先河。在文化媒介并不普及的古代,政府组织的编纂对于一门学问的传承来说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直至今日,哪怕呼吁废除中医的人士,在本草的巨大成就面前仍不得不折中为“废医存药”。这部开启官修本草的书籍,就是《新修本草》。

公元617年,李氏父子踏着铁蹄卷着滚滚黄沙而来,祖辈们策马扬鞭的过往使他们在战争的厮*中骁勇无敌,历史很快为这个家族记下浓重的一笔,大唐。而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我们不知他来自哪里,亦不知他生卒于何年何月,他生命的活动期在公元七世纪的唐朝,或许还曾担任过这个国家的朝仪郎,最终他的名字因这部药书而流传千古,他叫苏敬。

在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是自然之风盛行的时代,“越名教而任自然”催生思想的解放,玄学、养生、本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本草类著作迅速增多,其成就卓然可观。

据史书所载,当时有《甑氏本草》《吴普本草》《李当之本草》《蔡扈本草》《桐君药录》等五十余种,尤其是《雷公炮制论》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加工由一般性采收上升为有经验理论指导的程序。

然而在这些本草著作的传抄发展过程中,不少医家附入己见,加以发挥,并不断补入药物品种,这虽然使本草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但也引起了一些混乱,亟需进行整理总结。

此后陶弘景采集各家所论本草精华著《本草经集注》(下文做《集注》),全书收药达730种,对药物性味阐述详悉,且保存了很多前代药学文献,属本草研究的集成之作。

南北朝时新修的本草,新修本草是哪个朝代的书(2)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集魏晋南北朝本草之大成

此时,《集注》业已流传一百五十多年,于本草发展固然有他不朽的贡献,但终因时代的局限性及陶氏个人阅历所限,书中不免有舛错和遗漏,即所谓“谬梁、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在另一方面,南北朝对峙一百年后,到唐朝实现统一,囯家手中资源大增,所谓乱世扬武,盛世修典,文化的繁荣在医学上也得到充分体现。

唐代非常重视正规的医学教育,设立太医署,建立规范的医学教育和考核制度,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并保障了医学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657年,苏敬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晋代陶弘景《集注》中的一些错误并增加新的内容。

苏敬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了,政府指定由太尉长孙无忌领衔组织二十余人进行编纂。按《新唐书.艺文志》注云:“显庆四年,英国公李勣,太尉长孙无忌……右监门府长史苏敬等撰。” 随即《新修本草》的编撰在唐政府的督促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官修本草的开端

2

唐政府在陶弘景《集注》一书的基础上进行增补编修,在药物的数量上由陶氏书的730种增加到850种。其内容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本草是文字部分,药图是药物的图谱,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这种编著体例,药物分类,内容编排均为后世本草文献的整理提供了较好的范式。

其中药物正文用大字书写,注文用小字书写,正文凡属《神农本草经》部分则是朱笔书写,其他则为墨字。凡新增药物的正文末尾标注“新附”字样,凡属新增注文,在注文开头一律冠以“谨案”二字,以同陶弘景的注文相区别。

这种编撰方式当然不是因为古人有着强烈的版权意识,而是在历史的长河里,亡佚的古籍如恒河沙数,先贤们用这种一脉相承的方式为后世的辑复研究工作做了最大可能的铺垫。

唐朝时海道交通已十分繁盛,南可通印度,波斯,北可通朝鲜,日本。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使地域界限弱化,马背上的历练也使唐王朝在面对外来民族和文化时显得气定神闲,他们把目光放的很远,这种恬淡的自信似乎只属于大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仍使河西经贸之路重现荣光。

这期间大量的外来药物输入,如龙脑、阿魏、郁金香等来自印度,胡荽(香菜)、胡萝卜、胡椒等来自波斯,藏红花、茉莉花等来自西域,这些药物输入中国后经试用有效,才首次正式收入本草。其名称亦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

南北朝时新修的本草,新修本草是哪个朝代的书(3)

外来物产的代表龙脑香

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出征匈奴,后因勇气韬略被明帝赏识封做西域都护,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国(东罗马帝国在当时中国称为“大秦”,又名“拂菻”,位于这条贸易路线的终点),虽然这次出使历史上众说纷纭,可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中国离罗马最近的一次。

到了隋唐时代,大秦王屡次遣使来中国献上方物及药品(大司马按:这种“献”多是商人冒充使者来骗好处,又或者是平等交往被中国史书美化为“献”),据《旧唐书.拂菻传》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野伽”,当时底野伽输入中国很盛。

底野伽是欧洲中世纪有名的一种万金油式药物,此药有阿片调和,类似后来的鸦片。唐显庆四年,苏敬新修本草第十五卷禽兽部:“底野伽,味辛,苦,平,无毒,主百痨,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出西戎” 。域外药物的大量输入不断丰富着中药谱,人们对本草的认识和探索从未有过一刻停歇。

在药图的编撰工作中,苏敬很重视对药物实际形态的考察,当时曾下令征询全国各地药物形象,并绘成彩图。所谓“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其取材之丰富,动员之广泛,耗废之巨大,都是前代本草著作所不能企及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书,其编制之初就注定了不同寻常的身份。

南北朝时新修的本草,新修本草是哪个朝代的书(4)

敦煌《新修本草》残卷

公元659年,该书一经问世便很快传播出去,甚至流传到了中国西北甚至东北边的日本。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新修本草》手抄卷子本,背面有乾封二年(公元667)的字样,距书成颁发仅八年时间。

然而到了王溥作《唐会要》时,却没有了领衔人长孙无忌的名字。据《唐会要》载“显庆二年,右监门府长史苏敬上言:陶弘景所撰本草,事多舛谬,请加删补。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并诸名医二十二人,赠损旧本;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仍令司空李勣总监定之,并图合成五十四卷,至四年正月十七日撰成”。

鉴于隋朝迅速灭亡的惨痛教训,李世民终其一生都保持着与昔日关陇集团残存人物的亲密盟友关系。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登极的第九个年头,昔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已凋落殆尽,长孙无忌这个与皇权共生的关陇人物及外戚首领,以强硬的姿态主持国政,令天子只能垂拱。

此时的大唐在经历无数次风云激荡的斗争后,开始走向辉煌,政治精英们都在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要给敌人最致命一击。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在与唐高宗、武后的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许敬宗等人以谋反为由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此后权移新臣,所以书中无长孙之名。一朝肱股之臣落得如此下场,着实让人扼腕。

历朝本草的嬗代

3

有唐一代,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开放包容的文化及民族政策使文化繁荣昌盛,其编撰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可是这种包容政策却与唐王朝的腐败政治不相匹配,因为瘫痪的中枢政治导致天下离心,安史之乱爆发,这些多民族军队兵锋直指洛阳、长安,唐王朝陡然跌落,直至公元906年唐朝灭亡,都没有再恢复往日光景。文化与武力总是交替主宰这个世界。

五代时期,后蜀之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异等,将《 新修本草》进行增补注释并重新编订,史称《蜀本草》。韩氏精于医药,正如《古今医统大全》所云:“韩保异精医,详察药品,释本草甚功。所以深知药性,动辄神效”。后人编本草时常引用本书的内容。

南北朝时新修的本草,新修本草是哪个朝代的书(5)

后蜀后主孟昶年轻时相当有作为

在漫长的三百年岁月里,《新修本草》历经战火和时间的斑驳,它不仅作为国家药典而存在,还一定程度上指导医家处方用药。然而与《集注》面临同样的命运,它已不适合时代及形势的需求。

宋开宝六年,赵匡胤招刘翰、马志等九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详校,“刊正别名,增益品目”,收载药物983种,名曰《开宝重订本草》,世称《开宝本草》。自此,《新修本草》正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慢慢消沉下来。

这种自然的淘汰是每个个体都不得不面对的命运。任何一项制度抑或一种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陷入积重难反左右掣肘的境地,从而诞生出另一种制度另一种理论来代替它,重新解释这个世界。世事更迭,文化长存。

至北宋末,《新修本草》已渐渐不传,其大多数内容分散地通过《蜀本草》等其它本草著作被唐慎微存录在《证类本草》中,其中本草部已亡佚,唐慎微作《证类本草》的时候,已没有见过它。

清光绪年间,兵部郎中傅云龙游历日本期间得到《新修本草》残卷,随即便刻入他编集的《纂喜庐丛书》当中,并将日本人辑复的第三卷一并刻入。1955年,上海群联出版社根据该丛书将《新修本草》残卷影印。

书有名亡而实不亡,《神农本草经》虽亡,已被陶弘景收入《集注》,《新修本草》虽亡,已被唐慎微录入《证类》,又被后世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今已成为广泛流行的中药学书籍,虽说其中难免遗漏脱讹,但于一部书的命运来说,总是难能可贵的。而医学的发展就在一代代的传承与补漏查缺中进步。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