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家小兔讲的是个怎样的故事,逃家小兔讲了什么故事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5 23:44:44

我偷偷放开你的手

看你小心地学会了走路

你心中不明白离愁

于是快乐地不回头

……

原来是没有梦的我

如今却被你来感动

为你我愿一切从头

——金曲《心甘情愿》张艾嘉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会为了那个小小人儿,努力一切从头开始?

你是否愿意,为了那个小小人儿,上天入地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我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如同《逃家小兔》中的兔妈妈一样执着坚定!

《逃家小兔》是一本创作于1942年的绘本,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人物。作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逃家小兔》自诞生以来一版再版,2002年美国还专门在新版的封面上贴了“六十周年纪念版”的金黄色大奖章,引进国内后,豆瓣评分也高达9.0分。

逃家小兔讲的是个怎样的故事,逃家小兔讲了什么故事(1)

1

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畅销半个多世纪还热度不减,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故事讲述了一个试图通过变身来逃离家的小兔子,却次次都被妈妈用相应的变身迎回温暖的家。

小兔子一路不停的逃,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变成小帆船,飘得快快的;变成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妈妈一路不停的追,变成园丁,找到小花;变成树,让小鸟飞回家;变成风,把小兔吹到妈妈要他去的地方;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遇到变成空中飞人的小兔子;最后,没了办法的小兔子说要变成小男孩,妈妈说那我正好变成你的妈妈,等着你回家!

读到这里,你一定和我想的一样,会觉得这完全是一个爱与束缚的故事,这个兔妈妈未免也太束缚孩子了,孩子一路跑,她在后面一路追,孩子如何能站得高,走得远呢?但是,当我看到兔妈妈装扮成走钢索的人,用它已经不再年轻,甚至有些肥胖笨拙的身躯,努力在高空中保持平衡,只为遇见变成空中飞人的小兔子,我瞬间就懂了,那是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的真心。

如果故事只停留在这里,或许它也不会风靡半个多世纪了。隐藏在这个故事里,最深刻的寓意是:为了孩子,要拼尽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逃家小兔讲的是个怎样的故事,逃家小兔讲了什么故事(2)

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2

成长的过程,是孩子不断挣脱父母的怀抱走向外面世界的过程。此时的孩子,最盼望摆脱的是来自父母的阻碍和束缚,尽管这阻碍和束缚都是因为爱。

可是孩子不知道,即便成为芬芳扑鼻的花朵,也需要园丁的培育和灌溉,才能茁壮成长;即使成为展翅飞翔的小鸟,也需要栖息的大树,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就是变成小帆船,还是要借助大风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成为空中飞人,也只有妈妈理解他的孤单,奋不顾身选择变成走钢索的人,在世界的半空中,和他相遇!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这段话被拥有理性头脑的父母奉为经典,在促进孩子独立的道路上奋力践行。

可为什么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呢?一定是那句“将孩子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试想,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原本血脉相连、无法割舍的亲情,为了让孩子独立,就要被生生的割断吗?难道孩子的成长必须以远离父母为代价吗?我想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

逃家小兔讲的是个怎样的故事,逃家小兔讲了什么故事(3)

我会张开手臂好好抱住你

3

史蒂芬•列维特在《魔鬼经济学》中,运用经济学工具,对大数据进行深挖分析,得出“孩子未来的成就取决于父母本身而非教育方式”的结论。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如高学历、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家中藏书多等,而“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如更好的小区环境,为孩子读书等相比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这个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要让孩子独立,取得成就,得益于父母本身的素质,以及父母的榜样力量。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也再次证明,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父母希望孩子独立、有成就,最好的方法是先把自己打造成独立、有思想、有主见、有成就的人。这个成就不一定是身家百万或身居要职,而是在自己工作领域或者兴趣领域能够深耕,能够不断学习,为社会带来价值和增量。

父母的勤勉努力、不懈奋斗,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中学会追求,学会思考,学会努力。

逃家小兔讲的是个怎样的故事,逃家小兔讲了什么故事(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