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之下,原创古装剧并无高热度IP作为支撑,无法为剧宣造势,且原创剧本制作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原创的生存空间缩小。
《大宋少年志》的编剧王倦在一次专访中坦言,《大宋少年志》从2013年拥有故事梗概,到2018年真正完成,剧本有过停滞,历时五年。
根据的原创剧本创作《我的巴比伦恋人》总编剧翦以玟也在采访中认为:如果没有工夫影业和陈国富的背书,《我的巴比伦恋人》会因为太过新颖而面临更多困难。
那我们就不需要原创古装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同样是古装剧,同样是网文IP改编,观众既能给《皎若云间月》打出2.6,也能用9.4分把《琅琊榜》送上神坛。
所以,当我们说拒绝翻拍和改编时,我们到底是在期待什么?
是不想看到制作团队仗着“网文IP”的“护身符”为所欲为。
近年来,网文IP在影视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与市场,但如何做好改编,始终都是剧方需要面对一个核心问题。
今年11月,《司藤》原著作者尾鱼发布微博爆料作品遭“魔改”经历。尾鱼称,截至目前,除了《司藤》,她对其它的改编剧本都曾基于对人设和故事逻辑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但让她困惑的是,“影视方似乎觉得,作者就是不懂剧本的”。
几年前,电影《九层妖塔》因故事情节、人物设置、故事背景均与原著相差甚远,超出了法律允准的必要的改动范围,遭到作者天下霸唱的起诉。案件拉扯四年后,天下霸唱二审胜诉。
除了上述案例,原著小说被“魔改”情况举不胜举,社会舆论自然也更偏向于原著作者。毕竟,因为IP影视化所以放弃了原作的“精神内核”,造成“重IP轻故事”的局面,无异于舍本逐末。
另一方面,在每年应接不暇的古装作品背后,观众也在多个同质化跟风现象中窥得了古装IP市场的困境——一个个IP光环之下,如果不考虑作品的品质,古装剧的内容似乎只剩下一个套路化的空架子。
《甄嬛传》的余热经久不褪,我们也经历过一个特殊的2018——围观《扶摇》《凤求凰》《芸汐传》《如懿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大女主古装剧聚众取暖。
白子画和花千骨那场虐恋的第六年,观众依旧能在《千古玦尘》《周生如故》《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斛珠夫人》等古装剧里欣赏被IP改编的师生恋。
又或许是觉得摸清了网友们“嗑CP”的爱好,专注甜甜甜的古偶题材瞬间成了香饽饽。据FUNJI娱乐的数据显示,在爱优腾芒四大视频平台2021年Q4各平台待播出剧集中,除了《卿卿我心》《清风朗月花正开》《浣溪沙》三部剧集之外,其余10部古装剧全都来源于小说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