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纪录片是为了出名?很难。纪录片导演名气都不大。
搞纪录片是为了得利?更难。纪录片导演赚钱都不多。
中国电视纪录片这些年能够和外国纪录片一比高下,在国际领奖台上获奖,得益于电视观念的更新和表现方法的创新,得益于题材的突破,得益于发挥纪录片本体优势,拍成了真正的纪录片。
拍纪录片的人有瘾。他们喜欢纪录片,热爱纪录片。要问他们为什么搞纪录片?我想,他们是有情怀的、有理想的、有抱负的。搞纪录片的人能够达成以下共识:
一、人的主题是不朽的,对人的探究不仅是哲学的命题,也是艺术的命题,更是文学的命题──文学就是人学。人是许多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宗教都可以把视角对准人和人的存在,但是纪录片关注人有独到之处。纪录片里面应该有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生活。
二、社会问题,应该是纪录片涉及的题材。人和人的存在中本身就具有社会的属性。但是,这种属性只有通过具体的行为活动,折射进入审美关系之中,才能获得一定的审美意义。单纯地把人的社会活动作为抽象的认识对象去表现,就与作为审美活动的艺术创作相去甚远了。
三、生存状态,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本质显现。当一种特殊的地域特点造就了人的特殊存在时,这种显现就带有了明显文化的内涵。各种环境中的普通生活、普通活动,普通想法,这一切的普普通通构成了纪录片的生存状态。
四、文化内容,也当今电视纪录片常常探讨的对象。因为,文化的核心本质就是在一定价值体系支配下,人的(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成果。但是,人的行为方式和存在方式一旦要作为审美对象进入艺术创作之中,就不能是抽象的,只能是具体的,不能是概念的,只能是可感的。作为观照的对象,它又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形象体系和个性形态,并以审美对象的整体结构去与审美中人的心理结构相适应。换言之,就是要用一个可感真实形象去引起观众的审美感应。因此,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艺术对象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在所有获国际奖的纪录片中我们发现,人的主题是不可或缺的,人的心理和人的命运是最能打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