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网络
24岁,她进入皇家女子师范学校进修,毕业后一边当老师一边坚持创作。
当时的瑞典,教育新旧制度正闹冲突,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开始质疑传统教育跟不上娃的需求。
用瑞典教育家爱伦·凯的话说:
“当时的小学教材简直就是场“国家灾难”:除了方法过时、想象力不足外,最大问题就是枯燥无味,完全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闹的人多了,上边不得不给出回应。
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决定重新编写教材,拉格洛夫因为擅长讲故事,讲的地理历史课特别受学生欢迎,被列为编写地理新教材的最佳人选。
当时拉格洛夫还是很头大,又要事实确凿又要娃感兴趣,太难了。
不过,为了做出娃们喜欢又有益的好教材,她还是忍受着腿疾之苦,无数次实地考察收集素材。
素材有了,怎么装呢?
拉格洛夫冥思苦想而不得。
一次花园散步时灵感突然来临:
“拉格洛夫被急声传来的‘救命’惊呆,一个男孩正奋力抵挡朝他猛啄过来的猫头鹰。”
这一幕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这个画面成了《骑鹅旅行记》里主人公尼尔斯欺负鸡鸭猫狗,遭到动物反击的场景。
一个精彩的历险故事开始在拉格洛夫脑海里浮现。
她决定以候鸟迁徙为线索,设计一位被魔法变小的男孩尼尔斯骑在家鹅背上,跟随大雁从南到北历险旅行。
这样瑞典各省的地形风貌、民间传说就能融入故事,带着一种奇幻色彩,呈现于孩子眼前!
【《骑鹅旅行记》最初的版本】
▲ 图源:网络
新教材一问世,就得到了孩子们的热捧,上地理课成了当时瑞典小学生最开心的事~
但也引来了很多传统教育“卫道士”的批评,他们觉得“教科书不是为趣味而生”、“不该鼓励教室里的白日梦”......
不过这些批评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一件重大事件里:
这本深受孩子喜爱的新派地理教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要知道,当年入围名单里可都是约瑟夫·康拉德、马克·吐温这样的超级大咖......所以,这部作品不论对拉格洛夫本人、瑞典还是“新教育”的崛起,都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1997年发行的瑞典货币是“这次美丽意外”最好的证明,20克朗正面是拉格洛夫肖像,背面就是《骑鹅旅行记》的插画。
【能被印到货币上的图案,都是本国最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
▲ 图源:网络
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
了解创作背景后再来读书,思路就清晰多了。
既然是新教材,就要破除旧教材的说教感。
什么样的新教材最能激发孩子兴趣?
当然是故事,能引发共鸣又能给他们精神滋养的好故事!
所以,成长故事是这部作品一个重要的阅读纬度。
不爱学习,爱欺负小动物的男孩尼尔斯,有天因为捉弄精灵,被施了魔法,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