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宗旨和理念是什么,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什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4 03:08:50

佛说来世 道重今生。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说来生之事,道教不否认来世,但认为今生人应该过得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人早已不是自己。

信道了还能信佛吗?

佛教和道教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道教的宗旨和理念是什么,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什么(1)

信佛还能信道吗

佛教和道教能同时信奉。

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并不排斥其它信仰的共存,也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

同样,道教也是多神多崇拜的宗教,同样不要求信徒放弃其它信仰,因此佛教徒同时是道教徒是可以的,中国历史上所谓“三教合一”便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既当和尚又当道士,大约是不可以,也实在不太像样的。但是,世界许多主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信奉一神论,对其它偶像崇拜采取激烈排斥的态度,佛教、道教徒如果要同时成为这些宗教信徒,就需要放弃原有的信仰。

佛教、道教的区别

1、道教讲承负;佛教讲因果。承负者,就是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自己造孽,则儿孙受到谴责。因果者,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

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受罪。所以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是宿命,教人要认命,接受现实。道教则勉励人,这辈子多做好事,道士好为帝王师,勉励君主多做好事。道教的极乐世界,其实是立足现实的。

2、道教以生为人之乐事,天地之大德,以现世为乐土,讲入世;佛教则以现世为苦海,主张脱离,讲出世。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人可以在现世通过自行的炼养、修道而成仙,达到"长生不死"、"肉体飞升"、身登清虚三境之境地。创建了一种重人生、乐人世的积极生命观。

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出世。它以现世生活为虚幻和暂时,而以彼岸世界之生活为幸福和永恒。其理论处处显露出一种脱离现世之心,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即彼岸世界。不过佛门这样他并不是对世间无奈,大家都知道地藏菩萨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3、道教信徒以传度或奏职为入教之阶,号称三清弟子;高道则称真人、先生、某某子或仙子,神职人员名为某某仙官或某某仙卿,用法名,但冠以本姓,以拱手为礼,仪轨称为斋醮,不尚血食之祭,修者功行圆满时称为飞升或羽化,家居时设神位及祖先位。

佛教信众以皈依为入教之梯,自称三宝弟子;高僧则称大和尚,出家男众曰比丘,女众曰比丘尼,在家男众曰优婆塞,女众曰优婆夷,出家人用法名,去本姓改姓释,以合十为礼,其教义称为佛七或法会,不拜神及祖先,功满则圆寂或涅盘。

佛教、道教境界辩诉

1、道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2、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