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他深入理解影视剧的艺术追求和编导的个性特征,敏锐地捕捉剧情所需的地方语言风格和民族民间音乐特点,然后进行艺术加工,用音乐来展现真实生动的生活状态,表达朴素鲜活的人物情感和民族精神。
例如,在《丫丫情话》中运用了岭南音乐元素,在《文成公主》中加入了藏族音乐元素,在《水浒》中使用了山东民间小调,在《桃花满天红》和《活着》中融入了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在《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梅兰芳》中呈现了京剧元素等等。他独特地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赋予了影视剧动人心弦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化风格。
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赵季平影视歌曲中的应用影视歌曲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画面的陪衬和补充,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之一。这些优秀的歌曲结合了文学的力量,充分发挥了自身感染人心的力量,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中沉浸于剧情之中,与人物的情感、遭遇和命运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了充分的艺术美的体验,深刻理解了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在赵季平的影视歌曲中,浓厚的民族风格得到了充分展现。数十年来,他对中国民歌和戏曲这些凝聚着劳动人民情感、智慧、愿望和意志的音乐保持着深深的热爱,并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不同题材的影视歌曲创作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他巧妙地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和特色音调,用中国人熟悉而生动的音乐语言,发挥了歌曲在影视剧中的艺术功能,生动地诠释了作曲家所追求的“一个好的电影音乐必须有个性”的创作理念,从而展现了不同影视歌曲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