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注意的是,古人写“沙如雪”往往和月亮有关,比如李益的名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见,月光皎洁是“沙如雪”的前提,“沙如雪”也就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月似钩”,首先写出了月亮的形状,但此处的“钩”不仅仅是写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
此处的“钩”,就是“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经常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兵器本身,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上升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在志在报国的诗人的笔下,也就含有了思战之意。
“沙如雪”“月似钩”两个比喻,平实中含深意,形象中寄心志,放在空旷荒凉的“大漠”、高拔险峻的“燕山”这样特定的环境之下,可谓寄意深远,匠心独运。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