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主要写了什么,牛角挂书的故事30个字简介和含义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6 03:00:58

牛角挂书主要写了什么,牛角挂书的故事30个字简介和含义(1)

牛角挂书图 图片来自网络

牛年说牛,也是蔚成风气。特别是辛丑年新春到来之前,党和国家*向大家送上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的同时,特别寄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这“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艰辛历程中,孕育出来的精气神的体现,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和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

自古以来,牛,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时常还要抛舍生命,作出牺牲。牛身形庞大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勤劳朴实无怨言,深得人们喜爱。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沧桑,社会转型,人文社科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需要我们刻苦学习,勤奋读书,认真钻研。言念及此,使我想到了与牛文化有关的“牛角挂书”的典故。

“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密辞官,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敏捷的书生。

据专家考证,中国一般的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长期的定向选择,牛角也逐渐变短。在远古时代,牛被用作祭祀的牺牲。据古文献载,每次宰牛多达三四百头,多于羊和猪的数量。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太牢”,如缺少牛牲则称“少牢”,说明自古即以牛牲为上品。《礼记·王制》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这是根据牛角的发育程度判断牛的老幼,从而区别牛的等级。

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周代设有“牛人”一职,汉以后曾发展成为专管养牛的行政设置。牛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供役用。牛车是最古老的重要陆地交通工具,有认为尧、舜以前已发明牛车,但后来的发展不及马车。说明牛与战争有很大关系,历史上每当大战之后,马匹大减,牛车就应运而起,甚至有骑牛代步的。元代大量搜刮民马,民间的畜力运输曾以牛为主。

老牛那样不辞艰辛、勤于劳作、躬耕而有所得,历史上就有很多志士仁人不仅以“牛角挂书”的精神奋发读书,而且以牛励志,如宋代官至宰相的名将李纲曾作《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以牛喻人,表达自己人生的坎坷与艰辛。再如,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更是赞赏牛的精神,他曾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又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当今信息时代里,“牛角挂书”的形式或许已经不存在了,世界太过喧嚣嘈杂,从众往往容易迷失,而善于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能够使我们独处能拨开迷雾,面对自己的修行,完成生命的磨砺。

这就是我在辛丑牛年到来的时候,对自己提出的一个要求,与诸位共勉。

2021年2月6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