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乌桕大蚕蛾:“隐忍与凶悍”——雨林皇蛾的生存智慧
Attacus atlas
乌桕大蚕蛾,隶属节肢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大蚕蛾科,主要栖息于亚洲干燥的热带森林,次生林和灌木丛。照片摄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乌桕大蚕蛾,又名三角大蚕蛾、皇蛾、蛇头蛾等等,翅长可达30多厘米,为世界上最大的蛾子。
顾名思义,这种蛾子具有三大特征:1.皇蛾或超大号的大蚕蛾,肚子肥肥的,为大号的蚕蛾;2.三角形的斑纹。这种蛾子翅膀上具有四个三角形的白色斑纹,异常显眼;3.蛇头蛾,意指这种蛾子翅膀尖端花纹有点像眼镜蛇的头,非常炫酷。
今天就讲讲,这种世界第一大蛾子的有趣生存智慧。
精妙的化茧成蝶与交配选择
1758年,著名的分类学家林奈第一次看到这种硕大的蛾子,将其命名为三角大蚕蛾Attacus atlas,atlas就是三角的意思。三角大蚕蛾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分布区域大概与大象类似,均为热带分布的物种。
皇蛾由于个头巨大,幼虫也非常大,整天都在暴吃东西,主要以乌桕、桦木等植物叶片为食。等到吃到足够肥的时候,就会化茧成蝶,变成硕大无比的超级蛾子。
通常毛毛虫会选择一个相对不易被雨水淋湿,而且阳光和空气对流较好的地方,然后选择一片树叶,将其咬断变成黄褐色,然后开始吐丝织茧,经历一段时间的蜕变之后,咬破蚕茧出来。破茧出来后不吃不喝,只为繁殖后代。
一般说来,皇蛾的雄性较瘦,雌性较胖;雄性飞翔能力比雌性弱。雌性出茧之后,通过腹部释放荷尔蒙,雄性飞来之后,两蛾心仪之后,就开始交尾,时间可长达四五个小时。
照片中的这一对刚好就是雌性出来后就找到了心仪对象,已经交尾了好几个小时。两蛾悬挂在一个伞状叶片下,非常美丽。
三角花纹的“隐忍”
正如林奈第一次看到的标本一样,这种蛾子艳丽的翅膀下,具有四个三角形的白色斑纹。一眼看去就非常醒目。
为什么会有几个斑纹呢?据说这是皇蛾一种隐忍自保的策略。由于蛹化蛾之后,生活周期并不长,很快就会死去,因此它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短期内完成交配和产卵,然后就可以死去了。所以它整个外形较大,花纹较为醒目,非常吸睛。
由于大蚕蛾较为肥美,它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保住自己的肚子不被攻击,翅膀破了一点没关系,所以它演化出四个三角形的斑纹,让自己的肚子隐藏在醒目的斑纹中,以免被天敌一招致命。
也有专家认为这四个斑纹其实是四个假眼睛,同样具有恐吓的作用。因此四个三角斑纹看似醒目,其实是三角大蚕蛾在恐吓对手的同时,隐藏自己肥肚的一种策略。
蛇头纹:四条蛇保护交尾
除了三角纹的隐忍,皇蛾还有它主动出击的一面。若从侧面靠近它,你会发现它的翅膀看起来就像一条蛇。
有科学家推测,乌桕大蚕蛾的蛇头翅膀,在遇到侧面天敌或者非正面进攻天敌的时候,蛇头恐怖的样子具有出击性的恐吓作用。单只蛾子的时候,左右各一条蛇头;交配的时候,左右各两条蛇,共四条蛇保护它们的交尾过程。
在热带雨林中,大蚕蛾的主要天敌是来自空中的鸟类或地面的蜥蜴,鸟类最害怕的就是蛇类。因此很多鸟类钟爱的蛾子和蝴蝶,都纷纷演化出了蛇头假眼的策略,来保护自己或恐吓鸟类的攻击。
乌桕大蚕蛾虽然笨拙,飞行能力弱,但演化赋予了它艳丽色彩中四个眼斑,以及翅膀两侧的两个蛇头纹。正面看,四只眼睛庇护肚子,达到隐忍的功效;侧面看,两只蛇头假眼,释放怒气与凶残,二气得很。
正面的隐忍与侧面的凶悍,雨林皇蛾精妙绝伦的翅膀,表现出了雨林生物的超高级智慧。
热带大怪物
乌桕大蚕蛾幼虫宝宝也是超级大的恐怖生物,全身分泌蜜蜡,让天敌味同嚼蜡,难以下口。自保策略与成虫截然不同。
乌桕大蚕蛾非常吸引眼球,西双版纳曾经成功人工饲养成功过,可大量成批繁殖。后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关门*了。事实上,当地老百姓具备将其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的能力。
刘光裕,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事科普、环境教育、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也是植物、昆虫和蜘蛛爱好者,科普作家、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启明星”获得者,发现了“抑制甜味”神奇植物宽叶匙羹藤。
来源: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