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青春之城》近日收官。这部现实题材电视剧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四组人物、四条故事线,展现了一群创业者“从0到1”、探索未知的历程,以“鹏城”故事呈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该剧播出之后,热议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我看来,这是迄今为止相当优秀的科技创业电视剧之一。
青春之城:新时代中国人创业创新的青春版诠释
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涉及到国人科技创新的电视剧很多,仅以近年的电视剧为例,便有《奔腾年代》(2019,火车)、《问天》(2020,航天)、《奋进的旋律》(2020,潮流能)、《逐梦蓝天》(2021,飞机)、《麓山之歌》(2022,挖机)等十几部,有写历史的,有写现实的,有从历史写到现实的;有写国企的,有写民企的,有写国企与民企合作的;但无论哪一类,基本上都以一种技术的发展为情节主线。与此有所不同的是,《青春之城》以鹏城即深圳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大都市为故事发生地,采取多线并进的方式讲述以私营企业高科技创新为主的两主两辅四条线的创业故事,并辅之以政府服务企业的两条故事线,这大大小小的六条线索串联起剧中的一系列人物群像,无论是私企的创业,还是政府的服务,都显现出创新向前、昂扬向上、百折不挠、当仁不让的青春气质,汇聚为一首磅礴宏大的青春乐章。
这里的青春,不仅指年龄的青春,更是指气质的青春,因此,这里的青春,不仅体现于像方远舰、张枫、陆路、卓烨、孟梦这样的年轻人,也体现于夏末、聂锌这样的中年人,体现于魏知远、王教授以及潘岩、高山、马总这样年纪稍大的老年人。从表面看,《青春之城》只是一部艺术性的作品,只是描写了一座城市中的少数创业之人,只是代表了当前中国的一部分人,但从实质来看,“青春之城”可以视为当下中国的艺术象征。多年以来,在外有围堵、内有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之所以一直能够排除万难长足发展,就是因为一直有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南南北北的人们在戮力创新,奋勇向前。惟有如此,少年中国才能成为青春中国。青春永驻,则国家永强。
情怀之人:这是一部有温度、有情怀的高科技创业剧
尽管《青春之城》中包括了多条创业线,但夏末澳雳公司的电业创新、方远舰骑士联盟的人形机器人研制是剧中最主要的两条线索,因此,《青春之城》的主体,是一部高科技创业剧。一般而言,在高科技题材的艺术作品中,科技发展与人文关照的并重是一个重点但又是一个难点,处理不好,便容易产生重科技而轻人文的结果。《青春之城》则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在浓墨重彩地讲述科技创新的同时,一直在强调和提倡人文的关怀。这一点,在夏末澳雳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无论是在公司遭遇海外定单消失生产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还是在公司发展重上正轨蒸蒸日上的环境中,夏末、蒋楠楠始终把对以李工长、郭磊、*女工为代表的普通工人生存与发展的关怀置于重要的地位上,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尽可能的统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春之城》对马梵和卡拉羊这两位创业者是有批判的,因为她们一度为了经济效益放弃了人文关怀——卡拉羊还曾经是身受其害者,当她翻身成为老板之后,也逐渐翻脸成为她一度痛恨的那类老板。在某种意义上,马梵和卡拉羊在生活中也许并非少数,但作品并未对此无动于衷:马梵被陆路批评并失去了陆路的爱情,卡拉羊被孟梦批评并失去了孟梦的加盟,从剧情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的人文指向。
在人文情怀之外,剧中浓墨重彩刻画的夏末与方远舰两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百折不挠甚至是九死未悔并最终取得理想的成果,同样与他们超越一般经济目标的科技情怀有关。正是因为他们同时具有科研能力与科技情怀,他们才能同时获得坚实而强劲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动力。再进一步延展,挺立在他们科技情怀之后,还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都明白,虽然号称科技无国界,但科技的使用是有国界的,人也是有国界的,中国的科技发展还常常受制于人,因此,必须不懈追求并牢牢把控技术的领先性,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从而不在经济战争中被人要挟甚至是击垮,更好地维护自己、公司和国人的利益。因此,这种家国情怀,其实是更广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成为另一种意义的“觉醒年代”。公司积近十年之功新开发的技术在国内面临发展临窘境之时,夏末仍然能够面对外国DBB公司的优厚收购条件而严辞拒绝,就是这种家国情怀的最佳展现。夏末的这种情怀,甚至感动了一度以经济收益为第一衡量标准的投资人宋玏,他最终脱离外国资本,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并全力投入方远舰团队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之中。用他的话来说,他投的不是项目,而是人,有了兼具科技情怀、人文情怀包括家国情怀在内的超越了一般经济效益追求的人,就会有一切。
有戏之剧:这是一部艺术性很高、创新性很强的都市创业剧。
电视剧不同于纪录片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艺术性的文体,必须将选材立意与艺术讲述有机结合,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某种席勒式的概念图解。从总体来看,《青春之城》很好地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呈现出莎士比亚化的艺术风貌。
第一,情节跌宕起伏,困境不断。剧中所有的创新道路,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夏末澳雳公司与方远舰骑士联盟这两条主线,障碍接踵而至,悬念绵绵不绝,既真实地反映了创业更比就业难的生活现实,又强烈地提升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戏剧性。喜剧元素的部分加入,丰富了作品的节奏变化,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
第二,采用群像叙事,多线并进。如前所述,剧中四条民企创业线与两条政府服务线靠工作联系而非人为巧合比较自然地也比较真实地串联起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人物,生动展示了鹏城这座青春之城中的人物群像,主角光环大为降低,人物形象典型多元。不仅是夏末、方远舰这样的主角,不仅是孟梦、卓烨、蒋楠楠、崔江北、宋玏这样的主要配角,而且是马总、魏知远、麦克、汉斯、孟梦父亲、蒋楠楠与崔江北父亲这样的次要配角,甚至是马梵、卡拉扬这类不无人性缺点的次要人物,甚至是因漫画梦失败愤而将手机扔进大海的漫画男这类出场极少的人物,都共同绘就了这座青春之城的多元人物群像,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高效细节丰富,干净利落。在国产剧中,常有视听重复、拖沓啰嗦之处,注水严重。《青春之城》多线并进,33集结束,总体上明白晓畅,功力很高,难能可贵。仅以配角的塑造为例,蒋楠楠在婚姻登记处的出场安排,快速展现了独特的人物性格。蒋楠楠的父亲与崔江北的父亲同时出现在蒋崔的三口之家,操不同的方言,不独颇具人设的创新性,生活的真实性,而且平添了一丝淡淡的喜剧性。孟梦的父亲虽然只有一张遗照出镜,但在孟梦的短暂讲述中,从孟梦父亲对学校、对女儿、对汉斯的不同处理方式上,已经活现出一个慈爱、智慧但又坚持原则的父亲形象。再以其他细节的处理为例,心情不佳且互不相识的聂锌与方远舰在海边长椅上听闻铃声不断而不愿接手机的描绘,将一个极易写成简单过场戏的场景,转变为一个不无喜剧性的戏剧性场景;方远舰的海景房到底卖了1800万,还是2000万,2100万,戛然而止,并无定论,反倒为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意味深长;剧情很晚才揭示出熊尔竟然是“哈尔滨红肠”,将悬念的保持坚持到最后,体现出游刃有余的控场能力,等等。
正是因为基于对青春之城、情怀之人的优秀戏剧性表现,使得《青春之城》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国产都市创业剧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称之为当代的《青春之歌》,是更为成功的《奔腾年代》《重中之重》或《奋进的旋律》。
当然,《青春之城》也有一系列的可商榷之处。比如,在创业者中,剧中写到了已经功成功就的企业家夏末,写到了同样家底深厚的方远舰、卓烨、孟梦。如果剧中能有一个家境贫寒而创业成功的主要配角(比如可以修改孟梦的人设),是否能为普通观众提供更多的代入与认同可能性?如果至少有一条较小的创业线在结局时仍然处于尚未大获成功的进行时态,会不会更为现实?卓烨的短视频公司本来可以代表当下中国的一种发展现实,但并未得到充分的戏剧性展现。可能是考虑到夏末在公司常常是焦头烂额,因此不舍得把夏末与孩子的矛盾往大处强化,还把已经离开的夏末前夫写得令人感动,事实上,当夏末缺乏时间照管幼儿小的孩子时,孩子并不易考虑到母亲的无奈,在这个方面,同样是写科技创新的美剧《奔腾年代》对家庭矛盾更为现实的描绘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参照。方远舰如果在范筱雨回来之前也有一点感情上的反馈、再多一点私人场景下情绪的崩溃,可能更为真实丰满。总之,在强情节的剧情之中,再多增加一些生活化的高效细节,再多涂抹一层现实主义的浓重底色,作品的艺术性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面对普通观众时的共鸣感也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作者:李胜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
编辑: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