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伦盖蒂大迁徙
例如,每年5-9月是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草原的旱季,青草枯萎,成千上万的斑马和牛羚就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保护区,到10月雨季来临再迁回来。受上升洋流的影响,南极海域养料富足,浮游生物繁盛,这里每年夏天都吸引大量的鲸和海豹前来觅食。
相反,一旦某个河湖消失,里面的生物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偏偏在三大系统中,淡水还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的。
基于上述原因,大型动物要想在淡水中长期生存,必须具备两个本领:一是迁徙到安全避难所的能力,二是抗饿或开发新食物资源的能力。
淡水哺乳动物除海牛和海豚外都具备跨越陆地迁徙的能力,淡水海牛和海豚可以到河流入海口暂避,而且它们只生活在最稳定的几条大河——亚马逊河、长江等。河马、海牛的代谢率异常低,如河马只需要吃相同大小的纯陆生食草动物(犀牛)的一半就足以满足需求了。水獭是高度机会主义的捕食者,除鱼虾蟹外,还可以捕食青蛙、鸟类和啮齿动物。
尼罗鳄
然而,将这两方面本领结合并发挥到极致的,还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鳄鱼。鳄鱼既能跨越陆地,又能在海里长途跋涉,迁徙能力比任何一种水栖哺乳动物都强。如果到处都找不到水源,它们还有最后一招看家本领,就是在河底的淤泥里挖洞(有时深达8-10米!),在洞里等待雨水的降临。
作为变温的爬行动物,鳄鱼代谢率很低,它们只需要少量食物就可以生存很久,这也是大型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成年鳄鱼可以不吃不喝,躲在淤泥下几个月不会饿死。这种非比寻常的生理耐受力,就是鳄鱼征服淡水的关键。
泽鳄
现在回答为什么淡水中缺乏大型食肉兽类。河马和海牛为适应淡水生活,将自己的代谢率降得很低,但它们是食草动物,食物唾手可得,食肉兽类就必须保持像水獭那样的高代谢率才能抓住鱼虾蟹,并兼顾维持体温。而淡水中食物匮乏且非常不稳定,很难养活大型食肉兽。
因此,哺乳动物用了6600万年,都未能从鳄鱼手中夺得淡水。进化史上至少有两次食肉兽试图向淡水中扩张,分别是鲸和食肉目。最终,鲸选择去了海洋,而食肉目的水獭选择了小型化。
滑獭在捕鱼
了不起的鳄鱼鳄鱼远比人们想象的了不起,这是一种把对淡水的适应进化到极致的古老生物。鳄鱼也想过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张,演化出过一些海鳄和陆栖鳄,但都失败了。同样,在淡水里也没有什么动物能竞争得过鳄鱼。从三叠纪末年植龙灭绝开始,鳄鱼就是淡水霸主了,到今天已经有两亿年。
哺乳动物称霸陆地至今只有几千万年,以目为单位看的话,已经换了好几波霸主,从偶蹄目到鬣齿兽目,再到食肉目,现在是灵长目(人类)。地质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超目的动物能称霸一方长达两亿年之久,鳄鱼创造了一个奇迹。蜻蜓、蟑螂和蝎子虽然已经出现三亿年了,但它们都是存在感很低的小动物,鳄鱼可是堂堂一方霸主!
如果把人类也考虑在内,哺乳动物最终还是征服了淡水。20世纪以来,由于滥捕滥*、栖息地破坏和鳄皮贸易等原因,两亿年屹立不倒的淡水霸主如今正陷入绝境,奥利诺科鳄、古巴鳄、暹罗鳄、食鱼鳄和扬子鳄等多种鳄鱼目前已经极度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