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失去和离别的过程
前段时间的《奇葩说》节目中,讨论了一个话题说的是:
“父母要和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
其中,奇葩说辩手肖骁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
12岁时,肖骁的妈妈从外面带来了一个伯伯,肖骁非常不喜欢,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阻挠,甩脸色、发脾气、各种折腾甚至半夜拍门让自己的妈妈不能休息。
一个12岁的孩子,本能靠自己的小小反抗试图去构建他理解中父母应该有的样子,本能靠自己发泄情绪去试图挽回已经开始发生的变化,毫无疑问,他是在害怕失去,但他后来却非常后悔让妈妈放弃嫁那个伯伯。
直到28岁的今天,肖骁才知道,妈妈当时很不容易,为了生活要开始不断去妥协去争取,还要忍受儿子的不理解。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陈铭说:
再婚有时是一个成年人迫于生活的选择。如果你真的爱妈妈,你会在心中得到一个答案:不阻挠。多为父母想一点,多体谅一步就好。
随着年岁的渐长,你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人,开始发现自己变得温和随意,不太愿意去争执和辩解,也不想做无谓争取和挽留。
就像你根本无法阻挡意外时的不告而别,能做的只有去体谅别人的不易,成全自己的伟大。
真正的告别,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有时候,人生最大的玩笑就是,你觉得一直好好都在的人,突然一天就不见了。
须知,真正的离别,往往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外婆去世那一年,我正值大学实习的第一个月,接到母亲的来电后,匆匆收拾了行装,和父亲一夜奔丧回到故乡。
故乡深秋的晚风呜咽犹带哭声,村郊野外寂寥无人更显荒凉。待赶到外婆家中走到她的榻前,看她安详的睡去,和在世时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心里极度难过,眼里却始终哭不出泪来,脑海中却是她曾经待我的种种的好,为我做饭,伴我温书。
等到我上了大学回去看望她的那天,她还笑着说我:“你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必有官运。”
等到外婆出殡那天,送葬的亲友抬起她的棺椁送到村外的墓地时,我想的是外婆晚上睡在这里会不会冷,而后才终于明白,外婆,真的走了。
那个曾经念我盼我廿二年的外婆终于走了,那一刻的离别,仿佛被时间的手深深攫走了记忆的根,叫人不敢再想,亦不敢回头看。
外婆去世后的某一天,母亲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她说:“从今往后,我没有妈妈了,我是个没有妈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对时间最大的误解,就是我们总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昨天还看见的隔壁大爷,我们上回还吃过的街边小摊,甚至是我们平日里还打过照面的朋友,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没了踪影和讯息。
就像马思纯说的那样:“这天下,最高的功夫,是时间。”
梁实秋说:
人到中年,有两件事不得不注意:
一件是“耳畔频闻故人死”,讣闻不断传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
一件是“眼前但见少年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小伙子、小姑娘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起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或许真的等到某一天,记忆里特别熟悉的一个人,突然不常联系了,请你不要着急不要慌张。
请你相信这或许是时间的安排,也请你做好离别的准备,准备着久别之后的重逢,于你于我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