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重臣刘统勋,一代治国贤臣,有多牛
文/情义无价品历史
序言:对于刘统勋和刘墉的了解,主要源于观看的《天下良田》和《宰相刘罗锅》两部电视剧。在当年没有网络的时代,每天都是在央视8台连播3集,很多人都是守着时间观看,我也是追剧的其中一个。
刘统勋和刘墉,他们两个人都是治国能臣、国家栋梁和朝廷的股肱之人,在个人成就和政治发展上面,各有千秋,建树颇多。
一、情商突出,赢得信任。刘统勋,祖籍山东诸城,康熙三十八年出生于陕西羌州。父亲刘啓是康熙朝进士,曾任四川布政使;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可以说,刘统勋是典型的官三代,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刘统勋19岁在康熙朝就中了举人,比范进52岁整整提前了33年。26岁时在雍正朝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38岁被乾隆提拔为内阁大学士,次年就升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领导。从他40岁以前的发展经历来看,升迁速度是非常之快,属于典型的年轻有为,也跟家学渊源有一定的关系。
乾隆刚登基时,因资历太浅,朝中很多重臣倚老卖老,对他并不是十分尊敬。为了震慑这些人,稳定自己地位,乾隆开始提拔刘统勋。刘统勋很快就明白乾隆的意思,开始上书进谏,话锋对准了朝中的几位重臣,提醒他们不要倚老卖老,欺君罔上。其中,包括德高望重、富有资源的三朝元老张廷玉。
刘统勋,本性刚正不阿,向乾隆皇帝直言进谏,在任左督御史期间,弹劾当时老臣张廷玉举荐官员是包庇自己家族的人,使自己家族成员在朝为官者甚多,实在是勇气可嘉,体现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胆量与豪气。这个上奏,正好奏到了乾隆的心里,因为乾隆早就想整治一下张廷玉和鄂尔泰两党的势力,只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帮手。同时,对于其他大臣,刘统勋的言辞却相对低调,这为乾隆皇帝处理和拉拢人际关系留足处理空间。
刘统勋的进谏,使乾隆皇帝顺利实现了“以点打面、重点震慑”整治吏治策略,也使其在乾隆心中赢得了充分信任,成为了乾隆的心腹大臣。
二、肩负重任,铁血惩腐。乾隆十七年,刘统勋入值军机处,深得乾隆重用,他帮助乾隆帝运筹帷幄、决疑定计、为国家的全盛建立了不世之勋。
每年,刘统勋都会受乾隆之托巡行全国,体察民情。他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每次出去巡视,都轻装简从、不事张扬。他化妆简朴,深入百姓中间,了解民间疾苦,考察政治得失,百姓也乐于将心里话告诉他。
凡是调查中,他了解到的官吏贪赃枉法,不管有什么风险,不论对方有多强的靠山,刘统勋都绝不手软,严肃处理。几乎每次巡视,他都会处理几个大案,震慑官场,彰显法度威力。如广东粮释道明福违禁折收银两案;云贵总督恒文、巡抚郭一裕以上贡为名,贱价购买黄金中饱私囊案;山西布政使蒋洲亏空案;陕西西安将军都资侵晌案;归化城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江苏布政使苏崇阿侵吞公款案;山西巡抚阿思哈受贿案等。
这些震动全国的大案,都是刘统勋发现线索,一追到底,惩处落实。这些案件的处理,震慑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对保证清朝吏治的清明作用很大。惩治官场腐败的重大意义,除了维护大清政权的稳定,维护皇权的崇高地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精心治水,利国利民。刘统勋,不只是个治世能臣,还是个修河道、治水患的能手,加上他刚正不阿,在位期间惩治了许多贪官污吏,更使他备受乾隆喜爱。甚至刘统勋七十大寿时,乾隆都亲自御赐“赞元介景”四字大匾。
当年,黄河沿岸的一些地方洪水泛滥,百姓的房屋、田地等均被冲毁,百姓苦不堪言。灾情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之上,乾隆皇帝十分重视。乾隆先后派了多个大臣去治水,都没有完成他的目标。
想无可想,派无可派,乾隆多方考虑之下,决定派遣刘统勋前去治理水患。刘统勋到达现场调研之后,发现问题很复杂,水灾严重的地方不只是因为自然灾害,更多地是当地官员不作为。
治理好的河道不久后又被冲毁,这其中很明显存在问题,刘统勋对此义愤填膺,决心要把这些朝中的败类绳之以法。刘统勋多方调查走访,很快就让这些沆瀣一气的官员浮出水面,并将这些官员的名字写在了清单之上,然后递送给乾隆。乾隆皇帝看过清单之后,直接将这些官员一律依法严惩。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刘统勋的能力,也说明刘统勋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也许,刘统勋所汇报的事情和腐败人员,别人也向乾隆皇帝汇报过,只是汇报人、时间与地点不对,不能让乾隆皇帝产生信任。
从这个事情上,首先看到的是乾隆皇帝惩治腐败和懒政的决心、意志,背后则是刘统勋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公,还有是乾隆皇帝的无比信任和重用。
三、积劳猝死,赢得尊重。刘统勋一生清廉,虽身居高位,吃喝用度极其俭朴,无异于寻常百姓。他由于多年的积劳成疾,乾隆三十八年,在上早朝途中,突然猝死在轿中。
乾隆帝得知后,内心无比悲伤,哭泣地面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赏赐了刘统勋家人大量钱财,并亲自写挽联和写怀旧诗,可见刘统勋在乾隆心里的位置重要性,也能看出乾隆皇帝对刘统勋的政治依赖。
后来,刘统勋被乾隆他追加为“太傅”,赐谥号文正,被列为五阁臣之一。“文正”这个谥号,必须是对国家社稷有着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享有,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能够获得“文正”这一谥号的,也仅仅只有八位,在汉臣之中更是很难获得的。
在刘统勋死后的第六年,乾隆还曾在一次吟诗的过程中,想到了刘统勋,称赞刘统勋的功绩以及为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人,一生只有短暂的数十年光景,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可以爱国,也可以卖国;可以选择默默无闻,也可以选择一名惊人。但是,有一点,做人,还是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人,做一个你走了,别人还在夸赞你的人。
刘统勋的为人,也许在有的人眼里,他太过于迂腐耿直,不懂得变通迂回;太过于坚持原则,不懂得左右逢源。恰恰,他的这些优点和缺点,都是乾隆皇帝所赞赏的,也恰恰是当时社会对正义力量的渴望和呼唤。
结语:说到一个人有多牛,我认为没有什么标准来区分、辨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说法。我认为,一个人有多牛,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判断:
1.需要看他,是不是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发展、建设的人,有没有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2.需要看他,是不是一个坚持原则,弘扬正义,不畏强权,敢于向邪恶做斗争的人。
3.需要看他,是不是一个心怀天下,胸纳宇宙,气吞山河,无私无畏的人。
4.需要看他,是不是一个虚怀若谷,积极学习,不断进步,敢于创新的人。
文天祥诗句说的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个人,来世上一次,应该做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繁荣发展和统一团结的事情,多做贡献,做大贡献,这样的人才无愧牛人之称。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刘统勋配的上牛人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