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女娲大神来到一个大湖泊前,看到湖面上自己的倒影,她笑影子就笑,她生气影子也就生气,觉得有趣极了,突然,女娲大神灵光一闪,“为什么我不照着自己的样子做一些小玩意呢?”。随后,女娲大神抓起一把黄土,和着湖泊的水开始动手,她对着湖面的倒影用泥巴捏出了一个个的小泥人,但是泥人是死物,不会动不会说话,女娲大神就对着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们神奇的开始动了起来,围着女娲大神载歌载舞。女娲大神高兴极了,她又仿照前面的方法做了更多的泥人,她不断捏泥人,不断吹气,时间一长,女娲大神觉得累及了,她就随手抓起一根仙藤,往黄泥里一搅,然后一甩,仙藤上的泥点掉到地上后直接化为人形,只是泥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女娲就这样造出了许多的泥人,最后女娲给他们起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人”,自此人类的历史便开始了。
从盘古开天地再到女娲造人,这些上古神话似乎都预示着某些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那么这些神话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尚书》、《礼记》、《左传》、《列子》、《庄子》、《楚辞》、《国语》、《纬书集成》、《吕氏春秋》、《山海经》、《楚帛书》、《淮南子》、《史记》、《水经注》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些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这些神话就是历史,或许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是以神话传说来讲述历史也未尝不可。当然至今对于神话还有许多人们未知的秘密。
在远古时期,对于人们来说,神话就是一种记录。神话就是一种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神话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认知,神话就是当时上古社会的缩影。“任何一个民族故事的开端必然是和神话结合在一起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永波称,古史传说是远古各部族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历史,而古代神话则是古史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的异化和演变,“历史人物以神话的面目出现在传说中,本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
神话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神话是传播历史的载体,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延续贡献了不可估量的力量。对于上古历史,我们在神话中可见一斑,自然对于神话的代代流传,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神话中,不仅有历史,有故事,还有我们这个民族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强权的反抗,对于灾难的勇敢斗争。这些优秀的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去继承,去发扬,去传扬的。也许这就是神话的力量,神话的魅力也源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