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已经算是一部有些老的电影了。影帝威尔史密斯和他的儿子一起出演了这部电影。据说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里的主人公经历了人生的低潮,但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比其他人更多的付出,最终走出了低谷,活出精彩的人生。
主人公的奋斗故事固然是一个传奇,但我在影片中看到的他与孩子的互动,他教育孩子的方式,觉得这才是影片中最为出彩的地方。他让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有这样的爸爸,本身就是幸福。就让我们来圈点一下,电影中主人公夫妇,做了哪些“对的事情”。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影片中,主人公和他的孩子曾经有一段流离失所的日子,他们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在路上,赶去社会救济的收容机构过夜。但收容机构的名额有限,如有一次,他们去晚了,被拒之门外。出于“人道主义”,有机构允许妇女和儿童留宿,因此孩子能被收容,而他自己则要自行解决。但他却拒绝了,他要跟孩子在一起,不能留他一个人过夜。
有人说,至少能让孩子有地方过夜呀,为什么要拒绝呢?
我想,这是因为他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吧。一个5岁的孩子,如果被父母留在一个地方单独过夜,会觉得自己是被父母遗弃了。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孩子恐怕会一生都缺乏安全感,处在对被遗弃的恐惧当中。
因此,主人公Chris哪怕是睡在地铁站的厕所里,也要陪着孩子一起过夜。
你可能会不小心说了打击孩子的话,但一定不要忘记补救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主人公Chris的儿子喜欢打篮球,有一次父子俩在一起打球的时候,孩子说:“爸爸,我想当职业球员。”但Chris认为儿子并不适合,于是就说:“你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但篮球不是。”
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说的很婉转,然而孩子却很沮丧,再也没了打球玩耍的兴致。Chris意识到自己的话打击到孩子了,马上补救:“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他鼓励孩子去捍卫自己的梦想,似乎也在鼓励自己: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can't do it. 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
现实中,父母也是人,有时候只是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这时,一定不要忘记去补救,不要让孩子因为父母的一句话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即使不能在一起,也要让孩子知道你爱TA主人公Chris在的妻子他最艰难的时期离开了,让他窘况雪上加霜。妻子其实内心也非常挣扎,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她最终决定离开。
离开前,妻子这样对Chris说:
Tell him I love him.
告诉他我爱他
虽然看不到改善经济状况的希望,但妻子仍然很信任Chris,相信他一定会照顾好孩子的。也希望孩子知道,即使妈妈离开他,也仍然爱他。
哪怕某些原因和孩子分开了,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爱TA。
“这不是你的错”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体系中,5岁的孩子有一种“自我中心”的现象,他们思考问题时候总是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当他们身边发生一些事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这些事与他们有关,或者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
Chris的儿子就这样问过他:“妈妈是因为我才离开吗?”这就是他将母亲的离开归咎于自己。这个问题如果回答得不好,他有可能会一直处于内疚自责当中无法自拔。
Chris却没有说“如果你乖一些,妈妈可能会回来”之类的话,而是很真诚的告诉他,妈妈的离开有她自己的原因,这并不是他的错。
Mon left because of Mon.
妈妈离开是因为她自己的原因
点评:我认为,父母在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之前,自己也应该先向“别人家的父母”学习。成为懂得追求幸福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和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作者简介:,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