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武圣,三国演义武圣是谁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3-26 11:48:48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关羽是汉末时期的一员武将,以勇猛著称。虽同时代的勇将很多,先有人中吕布、小霸王孙策,后有锦帆贼甘宁、套有反贼帽子的魏延,唯独后人将关羽推着很高,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关羽之所以会被后世尊为“武圣”,是因为其勇冠三军,更为重要是大仁大义。

放在东汉三国,关羽的勇,勇冠三军,但与他齐平,比比皆是,甚至超过的不乏其人。千百年来,在老百姓心中三国英雄的座次大都存在两种版本,即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七黄(忠)八夏(侯惇)九姜维以及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七许(禇)八黄(忠)九姜维。不管是哪个版本,关羽的勇只能仅能排在第四位,根本够不上榜首。然而关羽的仁,仁至义尽,能与他持平,寥寥无几,孤孤单单独占鳌头。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武圣,三国演义武圣是谁(1)

表面上,关羽的仁义只是针对刘备,是私人交情,缺乏社会意义。事实上,关羽的仁义却不单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大众,芸芸众生。怜下而傲上,就是关羽性格中仁义的最显著特征。《论语》中对“仁”的诠释,无非就是三种,即真性情的合理流露、能推己及人和大而化之之谓圣。仁是“为己”和“为人”的统一,是“自爱”和“爱人”的统一。在军阀混乱的乱世之中,关羽以一人之力实现了“为已”和“为人”的统一,“自爱”和“爱人”的统一。《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关羽仁的典故莫过于仁释黄忠。关羽以“生平不斩落马之人”为由释放黄忠之仁义之举,不仅是爱英雄、惜英雄的体现,更是不欺弱者、仁慈之心的升华。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武圣,三国演义武圣是谁(2)

关羽的仁义或许只是针对刘备一人或许是刘备集团的某些人,纯粹是私人交情或是利益攸关方,涉及面太窄,根本没有社会意义,也不可能将关羽的仁完全表现出来。而关羽一生最大的仁慈莫过于善待降卒。而这一善举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关羽传》中却没有丝毫记载,却只在《三国志·吴主传》和《三国志·吕蒙传》有记载。

其中《三国志·吴主传》是这样记载,即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从这段可看出关羽的仁慈之举,即水淹七军之际,关羽派船救起并俘获被淹的于禁等步兵骑兵三万人,送到后方江陵安顿。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武圣,三国演义武圣是谁(3)

而《三国志·吕蒙传》则是这样写道: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从这段更能得知关羽的仁义之心,即由于关羽没有*这三万俘虏,导致粮食不够吃。无奈之下,不惜得罪孙权,擅自抢掠孙权的粮食,从而为败走麦城埋下伏笔。古代生产力低下,特别是汉末,军阀混战,经济遭受破坏,相互征战的诸侯往往因为粮食短缺而无奈退兵或遭受失败。因此,对待俘虏,通常做法就是*光。*光俘虏是战争中最干净最省事的做法,死人不用吃饭,也不会造反,更不会再当兵成为对手。所以才会有战国时期秦国白起在长平坑*四十万赵国降卒,秦末项羽在新安城南坑*二十万章邯秦兵,甚至连雄主曹操孙权,也有屠*降兵的记录。关羽不*降卒反而善待降卒,并不惜得罪盟友孙权,抢劫湘米,以实际行动践行仁义。

关羽善待降卒的善行,让3万余敌军得于活命。关羽的仁义并非只针对一个人或某个集团,而是个人人品信念在生死关头促成的的人性化抉择,是大仁大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