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里,东吴都属于容易被忽视的角色。很多人一提起这个政权,往往用“偏安一隅”四个字轻轻带过。
《三国志》奉曹魏为正统,所以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配列传。《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生活在晋朝,晋承魏祚。在陈寿的眼里,吴蜀皆为失败者,只能充当曹魏的陪衬。
到了《三国演义》里,东吴的地位就更低了。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刘备诸葛亮他们,就连反派的一号人物,也是曹操和司马懿这样的人。反观孙权阵营,作者非但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给予关注,还对周瑜、鲁肃这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加以矮化,把他们写成了庸碌鼠辈与狂妄之徒。
但回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你会发现,东吴尽管没有特别强大的军事实力,可在对外战略上却极好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纵横捭阖,收放自如,绝对是三国里首屈一指的地缘政治玩家。
孙权影视形象
1/6 孙氏起家
据说,孙权的父亲孙坚是“武圣”孙武的后人。汉末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孙坚事先士卒,一路打到了洛阳,连董卓也曾试图拉拢他。
无虎无犬子,孙坚的儿子孙策同样是一员勇将,他16岁便开始东征西讨,后脱离袁术回江南创业,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趁北方战乱之际,孙策在南方攻城拔寨,官渡之战爆发前,孙策已基本统一南方。可惜在25岁那年,他被刺客给暗*了。
孙策影视形象
孙策临死前把权力移交给弟弟孙权,此时的孙权刚满18岁,孙策对弟弟说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在性格与处事方式上,孙权与父兄完全不同。孙坚孙策皆以勇猛刚烈著称,孙权则不然,打仗不是他的强项,他擅长的是用人。和父兄相比,孙权的处事方式更为阴柔,更讲究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了东吴日后的对外战略。
孙权上台后的第一要务,是保住孙策打下的江山。因为年轻,很多人不看好他,有的干脆开始为自己寻求后路。比如,有个叫孙辅的太守就与曹操暗通款曲,结果被孙权知道了。
换到是一般人,那肯定是果断出手,把孙辅灭了再说。可孙权没有这么做,他只是将孙辅的亲信除掉,然后把对方调到自己身边。这一招可谓恩威并施,既给了孙辅一条生路,也便于自己控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叛乱的隐患给消除了。
孙权影视形象
如果说这件事反映了孙权善用怀柔之术,那么对另一位叛将的处理,则展现了孙权高明的外交手腕。
有个叫李术的人曾担任庐江太守,这个位子当初还是孙策举荐的。孙策死后,这个李术也坐不住了,他拥兵自重,*了朝廷派来的刺史,甚至招纳孙权的兵马,公然在他的地盘上搞割据。
孙权当然无法容忍这样的事,但和之前一样,他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做了一件事:先上书曹操,请曹操支持自己。
孙权对曹操大致是这样说的:李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不惜*害朝廷命官。我现在要剿除他,希望朝廷能让我放手去做。
结果呢,曹操果然没有干预孙权的行动,在获得曹操的许可后,孙权发兵攻打李术,最终“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二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