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贤明的帝王都把地震、水灾、彗星、月蚀等自然现象,当成上天的预警。周幽王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岐山守臣两次报告山崩地裂,爱咋地咋地,根本不当回事,继续派爪牙访求美色,充实后宫。
大夫赵叔带又看不过去了,上表进谏。周幽王一看,小样的,前几天与太史伯阳父谈论时政,被虢公奏上一本差点被罚,不长记性,还要来打搅我的好事,拜拜,官当到头了。罢了他的官,撵他去种田。赵叔带叹息说不想听见西周有“麦秀”之歌,带着家眷投奔晋国,成为赵氏之祖。说来得感谢周幽王,否则就没有后面的三家分晋,赵国列为诸侯。
而“麦秀”之歌,是殷商被灭,纣王的叔父箕子再过都城时,睹物伤情所做的诗歌,属于悼亡之音。
见周幽王如此对待忠良,一位重要的纽带人物出场了。
不过,他的演出费比较贵,最终支付的是西周天下。
他是大夫褒珦,来自褒城。
直男的说话方式,往往很真诚,往往很伤人。他说大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怕国家要空虚,社稷要不保。周幽王听着不对路,把他囚禁到大狱,准备向褒城问罪。从此没人敢进诤言。
褒城听说王上怒了,特别紧张。恰好褒珦的官二代儿子褒洪德,去乡下收租子,凑巧遇见褒姒外出打水,惊艳于国色天姿,想着买下来包装包装,送给好色的周幽王,解救父亲,解救褒城。
知晓到访者的来意,褒大夫妇爱国、博爱情感大爆发,接受了三百匹布帛,让褒洪德把褒姒带回家,香汤沐浴,好吃好喝好穿养着,教授礼仪规矩。看时机成熟,褒洪德宝贝似的带她来到镐京。
用金银打通虢公的关节,褒洪德请他代为转奏。周幽王马上宣褒姒上殿,见流盼之际,光艳照人,各地来的美人不及她万分之一,自行纳入后宫,降旨放了褒珦,恢复官爵。
一朝鱼水之乐,两人变得如漆似胶,“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后代只有唐明皇与杨贵妃有的一比。群臣等候拜见抓不到影,个个叹息。
王国带有魔咒的预言,已经破题。
03
王后,嫡妻,母仪天下,是六宫之主,帮助帝王管理各类小老婆,多数人还适当耍点手腕搞点阴谋诡计。
所以,帝王有了新欢,既要让大姐知道,还要组织正式拜见,是重要的礼节。再说,有了新欢,更不能忘了旧爱。
这一点,周幽王和现在那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又能内外相处融洽的官员,差了好几条街的距离。
那申后三个月没见到周幽王,得知真相忍不住愤怒,领着宫娥直扑琼台,见两人正并膝坐着,褒姒也不起身来迎接,气不过大骂一阵,见幽王袒护着,无法动手,恨恨而去。
褒姒知道是王后,由着周幽王怎么说,就是不去拜见正宫娘娘。周幽王迷恋女色,如此尊卑不分,主次颠倒,竟然也不去纠正,听之任之,天天沉湎于温柔乡中,得过且过。
有了梁子,解不开就是关系的死结。
思路决定出路。申后不能解,王后再大也大不过帝王,不和周幽王撕破脸,就得纵容褒姒;褒姒不想解,王后再大也大不过帝王,有周幽王宠着,你奈我何!所以,呈现的状态是一个在等,一个在狂!
打破平衡的是太子宜臼。
电影《年轻气盛》里有句台词:人要么就是好看,要么就是丑陋,中间不美不丑的,只能说可爱。改编一下:人要么冲动,要么冷静,中间不愠不火的,只能说无趣。
太子宜臼不想无趣,就在两者之间选择了冲动。
他听完申后的哭诉,决心为母亲出气,听不进她不可造次,必须从容商量的话,气愤地出了宫。
第二天,乘着周幽王临朝听政,宜臼故意派人去琼台,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栽种的奇花异草一通乱摘乱扯,两下争执不休。惊动褒姒出来查看,正要发作,不料太子突然来到,褒姒不提防,被掀住乌云宝髻,连挨了几拳,打得晕头转向。
众宫娥惧怕周幽王怪罪,全部跪下来求饶,太子宜臼只想替母亲报仇出口气,当然不想把事情闹大,松开褒姒离开。
待周幽王退朝,见褒姒两鬓蓬松,眼流珠泪,急问缘由。褒姒夹羞带气,告了太子一状。周幽王心下明白,是太子因为她不去拜见申后做出那事,只简单安慰,没有进行深入的劝慰,回头不问青红皂白,将宜臼打发到申国接受再教育。
时间不长,褒姒产下一子,周幽王受如珍宝,取名伯服,产生了废嫡立庶的想法。可惜,事出无因,难于启齿。虢公揣测上意,与尹球商量后,暗中联络褒姒,说宜臼在外,合当伯服为太子,你吹枕头风,我们在外扶助,大事可成!
褒姒被周幽王宠得根本不顾什么家国天下,听说儿子能够继位,高兴得不得了,答应事成之后,与两人共享天下。从此,宫内宫外安插密探,天天搜集短处,在周幽王耳边说申后的坏话。
蒙在鼓里的申后,独居深宫,终日流泪。有个宫人可怜她,劝她写封信送给太子,让他上表谢罪。万一王上感动了,允许他回来,岂不母子团聚!申后大喜,假称身体不舒服,宣宫人母亲温媪进宫把脉。
事后,温媪将申后写好的书信,缝在衣服里,捧着赏赐的彩缯,自行出宫。褒姒收到报告,判断是申后想传递消息,让守门官监严密搜检,果然搜出书信。见里面有“天子无道”“妖婢生子”字样,褒姒又怕又怒,把书信呈给周幽王,少不得一番哭闹。
夜里,周幽王禁不住褒姒的撒娇撒痴,说出要废掉王后、太子,立她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的心里话,又担心群臣不服。褒姒暗喜,想着得给他打打气,就说臣子听君王的,才正常;君王听臣子的,就反了。把意见提出来,可以搞个公投!
接受褒姒授意的虢公、尹球两人,唱起双簧,一个说申后无德,应该废除,兼及太子;另一个说,褒妃德性贞静,堪主中宫,伯服可立太子。周幽王采纳,照奏办理。
两班文武,心怀不平,知道周幽王心意已绝,再谏只会招来*身之祸,全部缄口,有良知的大臣纷纷辞职,只剩下一班佞臣沆瀣朝野,幽王更是整日与褒姒在宫中作乐。
惟一让周幽王不满的是,褒姒从未展颜一笑。为此,他组织了最盛大的音乐会,编排最美妙的舞蹈,美人仍然毫无笑意。知道褒姒喜欢听彩缯的撕裂声,每日提供一百匹,让有力气的宫娥撕着玩,也不能让她一笑。
无奈,周幽王向全国发出号令:有能博美人一笑的,赏赐千金!虢公再次献计,说先王恐怕西戎入侵,在骊山设置了烟墩、大鼓,有贼寇来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就发兵来救,再敲鼓催促,兵马往来热闹非凡,王后必笑无疑!
周幽王大喜,不听叔叔郑伯姬友的苦劝,移驾骊山。那些赶来勤王的诸侯,听明原委,一个个鼻子都气歪了,心知被周幽王戏弄,愤恨地带队返回。
申侯听说周幽王废了申后而立褒姒,例举夏朝妹喜、商朝妲己故事,谏止他收回成命,避免亡国!周幽王大怒,虢公不失时机煽风点火,扣他个谋叛的罪名,激得周幽王下令发兵讨伐。
不料消息走漏,申侯衡量一下实力,没有胜算,便向犬戎借兵,一路*向镐京。慌忙中,周幽王叫人点燃烽火,因为先前被戏弄,以为这次又是使诈,诸侯谁也没有出兵相救。
无奈,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乘车逃出宫门,被犬戎左先锋满也速掳住,带到戎主面前。戎主见他衮袍玉带,知是幽王,在车中一刀砍死,顺便切了伯服。见褒姒美貌,带归毡帐取乐,后不知所终。虢公、尹球均被斩。
申侯放出申后,召集散余大臣,去申国迎回宜臼回镐京即位,史称周平王。后来,屡见犬戎侵扰,周平王决定将都城东迁至洛邑。出发那天,由大宗伯抱着七庙神主,登车先导,不计其数的百姓,扶老携幼跟着奔向新的热土――东周。
至此,周宣王梦见女子的场景全部应验:大笑三声,褒姒烽火戏诸侯;大哭三声,幽王、褒姒、伯服三人断了命;捆束神主往东,正应东迁。太史伯阳父的繇词:羊被鬼吞,周宣王四十六年遇鬼而死,是己未年;马逢犬逐,犬戎入寇时是周幽王十一年,庚午年。
一切都是天数。天数取决于君道。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亦林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