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1990年前后,当时从收音机听到李野墨演播的这部长篇小说。后来知道,这部书的作者竟是轰动一时的《人生》的作者路遥。再后来,自己收藏了这部书,连同路遥的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有晚辈升学、工作,我还遵循老传统——送书,《平凡的世界》是首选书目。经过岁月的沉淀,这部书历久弥新,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感染力。从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中,可以寻觅难忘岁月的青葱印痕,能够邂逅许多正直、善良、坚忍、执着、高尚的人,从而找到许多励人心志的“正能量”。与此书相伴,与书中高尚的人为伍,感觉天空霎时变得靓丽,人生方向也逐渐清晰,生活也显得充实而有意义。这就是好书的力量,也是启人心智修身、立德的丰厚营养。对比当下许多穿越、玄幻、仙侠等作品,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更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精神价值。
《平凡的世界》以1975至1985十年间的西北农村为背景,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基层尤其是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很容易沉浸其中,这期间,正是由少年到青年的“成长期”,其场景、氛围、事件都非常熟悉。书中“典型环境”描写,以农村为主体,也融入了城市生活。典型人物塑造,既有勤劳朴实的农民孙少安,又有省委*乔伯年,甚至还出现了国家*(国务委员)。阅读中时常不由自主地产生紧迫感:看到孙玉厚(孙少安、孙少平)一家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苦苦挣扎,看到陕北农村落后的生产力状况,急切地想,怎么还不实行大包干、还不推进农村改革呀?
路遥的如椽世笔,使读者切实融入到当时情境中,与人物和事件产生强烈的共鸣。在县城上过高中的孙少平,显然不属于出类拔萃的精英人物,但他身上既凝聚了拚搏向上、坚强达观的知识分子特质,又散发着纯朴善良、吃苦耐劳的农民气息,他起伏跌宕的经历,诠释了农村青年不屈不挠、奋发有为的主流形象,他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通过自身“牛马般”的艰苦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为家庭改变境况。人物的高尚缘于性格的发展演变,这种人物有血有肉,丰满、亲近得如邻家大哥,比过去的“高大全”和现今的“高大上”更接地气,更能拨动心弦,唤醒良知,催生进取意识。没有什么比精神斗士的感召力更能鼓舞人去寻找同道或同伴。全书十年的跨度,故事曲折,情节紧凑,人物丰满,让读者不忍释卷。
与作品中高尚的人为伍,心灵得到慰藉,孙少平的高尚,体现在追求与奋斗;孙少安的高尚,体现在勤劳和顽强;田晓霞的高尚,体现在知性和奔放;田润叶的高尚,体现在倔强和善良;田福军的高尚,体现在正直和睿智……
每个人物也都不是“完人”,在有着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瑕疵,这便是生活。每每读到这些力透纸背的文字,常常情不自禁掩卷沉思,透过《平凡的世界》,相当与我们敬仰的伟大作家进行一次心灵对话,从中领悟人生大境界。路遥先生讲的“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来遵循。当前,快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无限膨胀各种*挤占了好多的生存状态,我们迷失了孙少平们的信念。面对生存压力和无处不在的竞争,我们滋生了王满银式的浮躁、投机乃至赌博的心态。从这种意义上,说《平凡的世界》是人生教科书似乎不为过。
推崇《平凡的世界》,是因为当下太需要高尚的情操、执着的坚守和勇敢的面对——这样的正能量了。多做些打基础的工作,多些务实,多些友善,并将此贯穿为官、治学、做人之中,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人们也将更多些快乐。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首要的是要有不动摇的信念,我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高度,决定了生命的份量和人生的意义。正如马尔克斯所说:“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人生有浪漫、激情和冲动,但更多的是平凡、平实和平淡。
岁月,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匆匆掠过。恰如一夜春风,陌头杨柳绽放过鲜嫩的鹅黄。信息化时代的人,却往往忽视了在柳丝间、树影中寻觅时光斑驳行踪。再回首,本应铭记的那人、那事却了无踪迹。还好,伟大的作家把平凡的世界中平凡又高尚的人物和朴素又难忘的事件见微知著地表现出来,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再现历史。于是,我们在阅读中享受灵魂的欢悦,又从阅读中升华了自我。我们可能不再孤独,不再困惑。面对生活,露出更多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