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壮阔、气势雄伟的钱塘江畔,有一处围海造田形成的南沙大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就坐落在这里。这所浙江省示范小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功能场馆齐全,教育楼区域的70余块展板、围垦广场的墙壁上,展示着围垦时期的劳动场景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励他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吃苦耐劳的弄潮儿精神。校长孙伟良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等,他坚持“体悟式学习”教育研究,聚焦学生真正的自我成长,强调学校教育要坚定育人本源,和团队一起践行着“让每一位师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
抓好三课,让“双减”“双增”高效落地
学校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多年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以下简称“益农小学”)将课堂、课程、课改等有机结合,综合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双减”“双增”政策推行以来,益农小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引入浙江省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和第三方评价小思徽章两个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重点抓好“三课”行动,减负不减质。
课堂。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也是减负最关键的所在,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益农小学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办学,设置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个学科子项目,通过专家讲座、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等措施,提高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把握度;按照“先学、展示、反馈”的要求,针对各学科知识点精心设计多功能先学单,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先学单并通过网络提交,教师综合梳理了解学情,修改完善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更精准、更有针对性;打造“30 10”新型课堂模式,尽量在30分钟内精讲授课内容,剩余10分钟精练随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在课堂中解决,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课程。益农小学在原有风情南沙拓展性课程体系和社团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地域文化,构建基于学生健康和终身发展的交叉融合、立体开放、多元互动的综合课程体系,包括木工、版画、剪纸、音乐、舞蹈、体育、科技等各类共60余门课程,丰富“双减”后的自由时间,为孩子们提供多元的视角和广阔的成长舞台。为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益农小学每年对课程进行调整与更新,近期拓展了电子百拼、无线测向、智能机器人、3D打印、编程等热门信息技术类课程,下学期将结合所在社区资源调整课程,设立射箭、陶泥等课程。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各年级递进开设硬笔书法课,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无形中为初高中更高强度的学习提前减负;创编益农小学特色的花样绳操、纸球操、啦啦操,既锻炼学生体能,又有助于保护学生视力。
课业。作业减负,不仅是量的问题。益农小学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做到精选、精批、精导。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办公室,每天针对上课内容与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研讨,优化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地精选习题分层布置,避免机械无效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做到精批,不仅改错,更要把错在哪一步、为什么会错讲明白,精心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作业总量,学科作业由年级组协调,当天的作业内容和预估时间量都登记在家校联系手册上,放学前各班班主任查看汇总,如果所有科目作业加起来所用时间较长,则与各科教师协调沟通进行调整,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高质量完成作业。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身心两健
学校。一年级萌娃进入益农小学,最新开启的是崭新而又神秘的旅程——“不上课”周。所谓“不上课”,并不是指这一周什么课程都不上,而是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老师和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特地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为期一周的一年级入学课程,包括晨诵、绘本故事、参观校园、规则教育、暮省课程等。这是益农小学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的培养方案。多年来,孙伟良带领学校专业心理团队,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着眼于长远的自我管理与成长,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开设不同主题的心理辅导课程。
家庭。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双减”之后,有的家长甚至不知如何引导孩子支配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孙伟良认为这是观念偏差和亲子陪伴缺失的表现。孩子学习焦虑紧张,有时源于家长过于超前的担心,作为杭州市家长学校总校首席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他认为家长过于关注智育,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失去与家长沟通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五育并举,并不是抛开智育,减负,家长观念转变至关重要。
家长应学习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孩子擅长的角度切入进行沟通,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帮助孩子成长。首先要尽量做到亲自养育和亲子陪伴,特别是在孩子迷茫、困惑、沮丧时,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小学生在家中几乎所有的需求、哪怕一些无理的要求都会被满足,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不会,以后走上社会更不会。孩子抗挫能力弱,这时家长应该细心呵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改进、完善。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他认为合理的理由,家长发现问题要去观察、了解并及时调解,尤其内向型的孩子,更需要通过语言沟通、肢体接触感受其心理变化,引导孩子学会释放不良情绪,教会其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小方法。
协同。益农小学作为农村学校,孙伟良却发现有些高年级孩子连地都扫不干净。他强调家长要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做事,协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给孩子锻炼、体验的机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孩子逐渐喜欢上劳动,提升自理能力。如果一时做不好,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及时给予反馈与鼓励,提出合理建议并共同改进,陪伴孩子收获真正的成长。孩子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将会更加懂得感恩。
《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明确了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在未成年人培养中的职责。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益农小学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精神,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家校工作:更加体系化地开展常态化家校沟通,包括校级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校访日、家长进课堂等;利用校本资源与周边家庭教育讲师团资源,结合学生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定期开展家长关注度比较高的主题讲座,如五六月份考试季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正确迎考,9月入学季引导各年级学生快速适应校园学习氛围,还有习惯养成、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联合学区村社设立家长学堂,组织开展小范围的沙龙式论坛,点对点帮助家长进行问题诊断,给予建议;推出5分钟语音微课程,由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制定文案,罗列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给予对策或建议,定期推送给家长;萧山区美好教育家长云学堂每月20日晚上开设家校云课堂,并不定期上传专家讲座,家长随时可以观看。益农小学作为浙江省首批数字家长学校,依托该平台推送相应资源,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益农小学承办全区亲自养育、亲子陪伴主题的线上讲座,观看、学习人次高达15万。
多元融合,让教与学和谐统一
理念融合。今年4月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很多教育专家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解读,益农小学多次组织全校各科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孙伟良认为,从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到“双减”“双增”落地实施,直至新课标发布,都在告诉我们,教育要回归本源,培养孩子,立德树人为本,成人为先,知识本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师要深入体会新课标精神,转变观念,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而应以学生为本,从促进学生真正成长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不能只是紧盯学业。
学科融合。对于每个年级每门学科,新课标都强调了更多的融合。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已不能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各种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与应用,包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都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未来学习方式将更加多元,更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学科融合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互相融合,使各学科的零碎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有助于消除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未来,语文课中将会融入更多数学、艺术相关的内容;数学应用题中包括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已出现文本解读、科学知识相关的题目。劳动教育当中,各学科内容都可以渗透其中,如益农小学百草园是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承包畦地,自选农作物或时令蔬菜进行种植、浇水、拔草、收获、义卖等劳动过程。以毛豆种植为例,选种、成长过程、光照需求、浇水、施肥,都涉及科学知识学习;定期写观察日记,就是语文学习的范畴;播种时多少间距一株最合适,有数学丈量的元素;收成以后,有哪些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则涉及财商知识。益农小学今后将更加注重融合性学习,加强教师学习,打造全科教师。
“双减”、新课标陆续推出,旨在减掉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兴趣、情绪、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学校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管是多元学习方式还是多学科融合,抑或是发展兴趣爱好,都是要更多促进孩子内心真正的体验与感悟。孙伟良坚持“体悟式学习”研究,出版有《体悟学习:为内省而学》《体悟学习:丰盈内心成长》等著作,强调小学教育要回归本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何处、如何把握自己努力的关键点,在自信中得到真正的自我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鲁利瑞 策划|彭瑞敏
来源:《教育家》杂志2022年8月刊第2期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