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儿子,是个粘人的“小豆包”。
我们每次聚会,他都得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妈妈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同龄的孩子们都在开始社交,跟朋友们出去嬉闹,每次邀请他参加,都被无情地拒绝。
理由是:“我要跟妈妈在一起。”
大家都笑称,“你生了一个小尾巴。”可玩笑归玩笑,我们还是真诚地给朋友提出了建议,小孩已经开始上小学,过分黏着妈妈未必是好事,他们该有自己的世界了。
教育专家说过,男孩的成长其实是一场拉锯战,他们生来有着征服世界的雄性,所以会不断地向外探索。
作为父母,有时候要学会放手,让他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才是对男孩最大的帮助。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母子关系没有边界,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母亲有时是一种暴力!”
这句话给我很强的警醒作用,我们成为母亲以后,很容易“母爱泛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中的苦与痛,孕育了醇厚的母爱。
正是这份爱,让大家无法像旁观者一样清醒地教育孩子,总是忍不住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为他们包办好一切,变成“直升机妈妈”,只要孩子需要,我就会过去“支援”。
明明小孩已经长大,我们依旧要跟他们维持“脐带共生关系”,不舍得放手,不愿意保持界限,还把他们当成孩子一样疼爱。
这份爱听起来无私又伟大,却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梦的解释》中出现过一句话:
“每个人都会有恋母情结,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对母亲的依恋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天性,但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尤其是男孩,应该开始与他人交往合作,一步步独立起来。”
- 如果“恋母情结”没能及时切断,一来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对母亲畸形的依恋关系,很容易影响到未来的两性社交,对婚姻还会造成伤害。
- 二来,对母亲高度依赖的男孩,抗挫折的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都尤其弱,很容易被社会淘汰,成为无用之人。
我们见过周围有太多男性,明明已经成家立业,却事事依赖母亲,家里的大小事务需要母亲把关,任意让母亲出入自己的婚房,窥探自己和妻子的隐私空间。
这无疑是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也很容易对夫妻的婚姻质量带来打压。
父母和孩子本身就是一场注定要分别的关系,希望你们能够看清,学着及时放手。
孩子超过这一年龄,母亲需要推开他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有两次脐带的剪断。
第一次是出生的时候,它意味着从此刻开始,孩子就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人世间;
第二次是发育的时候,差不多六岁左右,它意味着孩子将脱离父母的保护罩,开始向外部世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