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小札妈妈笑着向客人说。
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小札就会像现在这样,扭头就回到自己的屋里。而小札的妈妈每次都会向客人解释,说孩子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不过,这样的性格,其实并不是性格内向。因为内向的孩子,并不是完全拒绝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而小札不同,他在看到陌生人,或是有些交际不频繁的熟人的时候,都会呈现出一种“逃避”的状态,即不愿与人说话,也不愿意直视,总是躲躲闪闪,尽可能的避免与他人产生互动。
如果什么时候自己“躲无可躲”的时候,小札甚至还会生气发脾气。另外,小札并不仅仅是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麻烦的时候,小札就会将“麻烦”放在一旁,不是选择主动解决,而是选择逃避,因为小札觉得,时间能够淡化一切,包括麻烦。
这种思维,显然是不正确的,逃避麻烦,而不去解决只会有两个结果:麻烦越来越大,麻烦一直存在。
所以,小札根本不是什么性格内向的人,而是“回避型人格”。
孩子拥有“回避型人格”的具体表现《科教导刊(中旬刊)》中提到:“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与焦虑存在紧密联系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
可见这种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它都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表现一:喜欢一个人呆着
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一些难以马上解决的难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人们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积极分析,主动解决,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成长之路不会受到阻碍,才能够让自己更加的优秀。
但是,拥有“回避型人格”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往往不喜欢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拥有“回避型人格”的孩子喜欢逃避,喜欢到一些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去,喜欢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并且以此来进行“心理安慰”。
这种做法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意味,因为他们往往喜欢通过享受这种舒适的感觉,来说服自己“已经克服困难”,从而以此来忘掉困难、摆脱困难。
而在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安慰的时候,他们经常会一个人独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麻醉”,二是能够避免他人的干扰,避免与他人接触之后产生更多的“麻烦”,所以他们看起来很喜欢一个人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