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小孩立规定,怎样给小孩立好的规矩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3-04-19 08:03:36

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麻烦,不完全是性格问题,还可能是因为不懂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实际上就是在生活中给孩子划出清晰的界限,让孩子明白,在界限之内是安全的,跨过界限会遇到危险,可能受到伤害。

世界上所有的自由都是规则下的自由。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如果说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那么守规矩就是责任。就像开车,我们有驾驶的自由,但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否则就没有自由。孩子的世界同样如此,很多“熊孩子”就是因为无视规矩而吃尽苦头,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家长想象不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恰恰是给孩子更高层次的自由。

家长给孩子立哪些规矩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行为特点来决定立什么规矩,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我把适用于儿童的规矩分为以下三类,供您参考:

第一类,事关生命安全的底线规矩。这类规矩是孩子需要最先接受和理解的。比如交通规则:不可以闯红灯,不要乱穿马路,乘车时不能将头、手伸到窗外,等等。还有关于防拐卖、防食品中毒、防溺水、防触电等规矩,家长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孩子必须掌握,严格执行。

第二类,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的规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麻烦,不完全是性格问题,还可能是因为不懂规矩,无意中伤害了别人,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家长要反复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喊大叫;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擅自拿别人的东西;乘坐公交车要给老人让座,不能用脚踹前排座椅;给别人添了麻烦,一定要当场道歉;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不要对别人品头论足;别人请你吃东西,可以说‘我吃饱了’,不能说‘真难吃’;等等。

第三类,对孩子成长有深远意义的规矩。首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早睡早起不熬夜;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电视再好看也要遵守约定的时间;每天阅读;等等。其次是优良的品质,比如守时、乐于助人、信守承诺等。家长应该把这些规矩制定成家规,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

家长给孩子立规矩,要坚持三项原则:有温度、趁早、讲究一致性

一位十四岁男孩的爸爸向我询问:“既然法律是无情的,那么给孩子立规矩、执行规矩也应该铁面无私,否则就不能维护规矩的尊严。但是在我家,这一套行不通,每次孩子违反了规矩,比如玩手机超时、撒谎、打架,我要按约定好的规矩惩罚他时,他就暴跳如雷,与我正面对抗,结果是我给他两巴掌,他两周不与我说话,最后不了了之,规矩也随之成了一张废纸。请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首先,打孩子犯法。

其次,这位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方法失当。

家长给孩子立规矩,要坚持三项原则:有温度、趁早、讲究一致性。

给孩子立的规矩,不能是冰冷的条条框框,执行起来虽然需要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应该以爱为基础。孩子玩手机超过规定时间,家长打骂、威胁、讽刺,相当于选择了亲子对抗。其实,还有很多有温度的办法:可以什么都不做,陪在孩子身边;可以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和需求;可以诚实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规矩,从来不是靠逼迫就能立起来的,靠的是用理解和坚定的态度赢得孩子的合作。

如果家长立规矩的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感受到的是羞耻和控制,规则感也就无法内化。相反,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越融洽,孩子越乐意遵守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要趁早,最好在孩子12岁之前基本完成。12岁之前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较容易将根本的、重要的规矩灌输给他。等过了12岁,孩子进入叛逆期,家长给他立规矩,在孩子看来就是找麻烦,很难见成效。

一致性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执行规矩要一个标准。要求孩子晚上9点上床睡觉,家长至少从晚上9点开始保持安静,不能看电视到深夜;要求孩子不能长时间玩手机,家长也不能捧着手机放不下。否则,孩子会认为执行规矩不公平,自然就不乐意遵守规矩。

第二,执行规矩时,父母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态度不一致,孩子就会陷入混乱,形成错误的是非观,甚至学会钻空子,逃避惩罚,规矩也就形同虚设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