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新闻火爆全网:
四川内江一名6岁女童在水池旁玩水时,被同行的女孩从身后3脚踹下水池,事后女孩便直接离开。万幸的是,池里的水不深,女童自己爬了起来,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当时温度只有几度,也被冻得不轻。
女童母亲称:联系了女孩的家长,但对方没有出面,只是让女孩的奶奶带着她过来像走流程一样,象征性地道了一下歉。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但是,总有些家长管生不管养,以至于好好的孩子变成了“熊孩子”“混孩子”,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近几年,“熊孩子”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揪心又困惑,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是谁的责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很多“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几个在家庭教育方面十分糟糕的“熊家长”。
还记得郑州的一则新闻,五个熊孩子爬到何先生停在路边的捷豹车上“蹦迪”,来回踩车顶长达1.5小时,造成车辆多处损坏,据4S店定损显示为10640元。
但当何先生找到这几名孩子家长,提出协商车辆损坏的赔偿问题时,却没有一家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
有家长一听定损金额上万,破口大骂,声称车主在敲诈,狡辩孩子不可能对车造成这么大的损伤。更有家长霸气表态“我当个家,一家给你拿1000块钱,中就中,不中你该起诉就起诉!”
面对众家长给出的不合理反应,何先生无奈道:“那就起诉吧。”
在很多家长眼里,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我家孩子在外熊,我回去教育他,但他在外的一切熊行为我一概不负责任,你们最好也别找我!”
而有的家长虽然不能被称为“熊家长”,但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却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严重失职。
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起女学生被多名未成年人性侵的案件引起广泛关注。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7名涉案未成年人中有4名在单亲家庭,他们虽是学生,却沉迷网络、抽烟喝酒、看淫秽录像、夜不归宿,甚至有猥亵、性侵未成年人等行为。
“这些孩子的父母或长期在外打工,或感情破裂离异,对孩子的教育长期放任或无力管教。”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刘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如果家庭能够给予足够的温暖和关注,他们可能不会走上歧途。
熊孩子的家长,通常都在犯两种错误
1、没有担当,习惯推脱责任
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出了事,就来一句“他还是个孩子”,一副“孩子我管不了,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架势。
年龄小就能随意做错事吗?那些被孩子“欺负”的人,只因为对方年龄小,就是活该遇到这种事,必须选择默默忍受吗?
这跟我们常说的“大过年的”“来都来了”一样,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不管怎么说,做错事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就应该承担起责任,而不是一味地强横,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孩子开脱。
生而养之,养而教之,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义务。
拿“孩子还小”推脱一切,不仅不负责任,更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2、缺少就事论事与道歉的能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家长一旦与他人发生冲突,言语间都会转化、发散为对对方的人身攻击。
“一看你就是不正经的人。”
“你真有毛病。”
“你就是个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