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支持老师
就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懂沟通的家长,不止赢了老师的心,还赢了老师对孩子的偏爱。”
虽说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老师一视同仁,但老师是人,也会有情感。
任何人的潜意识里,想要亲近的,往往都是那些理解自己、配合自己、和自己聊得来的人。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做好孩子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孩子赢得老师的关注。
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但为了挽救成绩倒数第一,还数次参与群架,差点被学校劝退的儿子,他最终选择关闭了公司,成为了一名陪读父亲。
而他陪读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和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往学校跑,虔诚的向各位老师讨教教育经验。
他还随时备着笔记本,方便记录老师们分享的重要内容。
由于他尊重、肯定、欣赏并支持老师工作,老师们也被他的诚心和执着感动,不仅对他的儿子改观,还多了些许关注:
找儿子谈心,送儿子书籍,还让儿子当了体育课代表。
感受到老师关注的儿子,信心得到了增长,也开始积极回应老师:
上课开始听讲了,按时交作业了,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了,违反纪律也少了,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
一位曾经对他儿子失去信心的老师也说:
“换了别的家长,这孩子可能就没希望了。
你不但自己做得好,还和老师配合得好。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心劲儿总是那么高。
一把年纪了,还那么执著地研究家庭教育。
老师们要不被感动,就是铁石心肠了。”
有句话说的好,家长、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犹如两人三脚竞走。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做父母的也要做好助推剂,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孩子一把。
把每一次与老师的沟通,化作拉近孩子与老师间关系的契机。
父母支持老师,老师才能支持孩子。
这3个误区,千万不要犯
对父母来说,怎样处理跟老师之间的关系,怎么和老师沟通,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想要真正帮助到孩子,家校沟通时,父母一定不要犯这三个错误。
1. 不要总回复“收到”和“好的”
一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朋友曾跟我说过一件事。
她班上有一个男孩,挺聪明的,就是上课爱说话,经常不写作业,书写也潦草。
每次她和男孩妈妈反应,得到的回复总是:好的,老师,让您费心了。
朋友有意通过家校配合督促男孩改进,但妈妈的回复,让她觉得话题到这里就结束了,便没有继续深谈。
经常跟老师回复好的、收到,固然不会出错,但很容易错失跟老师沟通的良机。
如果我们能顺着老师的话,继续探究如何帮助孩子,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并及时反馈孩子后续的改变。
让沟通有方向,事情有回音,问题有解决,老师自然很愿意去帮助孩子进步。
2. 不盲目护短
教育学者钱志亮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位老师发现学生上课玩手机,便直接没收了手机,并批评了学生几句。
结果孩子回家却说被老师揍了。
家长来校不分青红皂白就跑到质问老师,指责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逼老师道歉,直到最后校长出面才解决了。
这位老师无比绝望,他说:“我以后怕是不敢再管学生。”
大多数老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的。
他们批评孩子,代表的是负责任;管教孩子,表达的是在乎和关心。
家长讲道理,不盲目护短,不寒了老师的心,老师才会更尽心去教育孩子成长。
3. 不推卸责任
知乎上有人问:老师最反感家长说哪些话?
被网友们反复提及的都是家长推卸责任的话:
“老师,我家孩子就交给你了!”
“老师,我家孩子管不了了,麻烦你好好教育。”
“孩子整天在学校,我们怎么管得了,还得靠老师你啊!”
这些话看似是对老师的信任,却句句都在推卸做家长的责任。
其实,教育最怕的就是家长图省事,父母的怕麻烦就是在耽误孩子。
试想,父母自己不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又怎能指望老师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教育的关键,永远在家长身上。
父母只有尽职尽责,不怕麻烦,把孩子教育好,才能带动老师一起相信孩子,肯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