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声明的是,打骂孩子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且对于孩子的心理、身体都会造成影响。
打骂孩子大多是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情绪失控的结果,所以本质上打骂孩子,作为成年人家长需要承担全部责任,至少是大多数的责任。
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为那些打骂孩子的父母洗白,但是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不可能每次都能百分之百有效地控制情绪,这篇文章是想帮助那些忍不住打骂了孩子的父母,尽可能跳出那个“失控打骂孩子——自责——用各种方式补偿孩子——再次忍不住下手更狠”的情绪怪圈。
01
我家以前楼下有一户人家,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男孩。夫妻俩都像是文化人,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平时见到也都是笑着打招呼,连大声说话都没有听到过。可是只要一到学期末,楼下就会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当时我还没生孩子,所以我特别不理解,顶多就是孩子没考好,有什么大不了的,对孩子一定要恶言相向甚至举手动粗吗?
后来我在小区的中心广场碰到过那个小男孩,我问他爸爸妈妈打他吗?他说打。我问拿什么打?他说拿衣架。我问疼不疼,他说好疼。我问那爸爸妈妈打你的时候,你恨他们吗?小男孩点点头。
那一刻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打他。
生男孩的家长觉得小男孩难管教,那生了女儿的家庭就会好一点吗?
事实上,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性格是跟性别无关的。
我家现在的楼下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读四年级的小女孩,进出电梯的时候我经常会碰到他们。小女孩看起来跟妈妈感情不错,平时上学接送,上兴趣班,都是妈妈负责。
可是不能说每天吧,一个星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晚上,都能听到妈妈在家里打孩子,时间或长或短。小女孩嗓门也大,每次都哭得惊天动地,嘴巴还特别硬,不服软不认错。惹得整幢楼的邻居都经常上他们家去劝。
当时我的心里想,还好我对儿子没那么狠。
可是现在我每天和儿子的日常,就是被疯狂打脸的日常。
02
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学习没有压力,所以还算是母慈子孝一派祥和。
可自从进了小学,就已经形成每天早上起应、下午放学、晚上睡觉固定三个时段的“吼娃”高发期。
每次,我的心里就感觉像火一样烧,一回头看他还是慢悠悠地看漫画,不写作业,气就不打一出来。好话说尽了,小火苗也就变成了大火山,骂过吼过也打过。
最厉害的一次是痒痒挠抽在了大腿上,鼓出了一小片。儿子边喊疼边哇哇直哭,而我也是懊悔心疼的要命。
每一次我都在心里暗暗发誓,说下次再不打了,但每一次到了临界点又会忍不住有打的冲动。
所以我跟儿子做了约定,如果特别特别生气,想打想骂的时候,就过去紧紧抱住他,直到内心的愤怒慢慢平息为止。
所以想要转变家长经常打骂孩子的行为,其第一步就是——改变认知。
自己要意识到打骂孩子,顶多只有发泄自己情绪的作用,但对于事情的根本丝毫没有帮助。如果能用拥抱来平息怒火,那就立刻放下你举起的手。要知道你怎样处理情绪,孩子将来就会学你怎样来处理他自己的情绪。
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就暂时离开,找些别的事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不然让自己和抱着对立态度的孩子处在同一空间,最后肯定会有一场大爆发。
第二步,是找到问题的核心点
想一想你之所以这么生气,到底是因为什么,这就是核心点。是孩子不写作业吗?还是孩子不写作业会给你带来麻烦,比如第二天会被老师找。
弄清楚核心点之后再处理问题,就等于把浮在问题表面的情绪先剥离了开来。人一旦能理性思考,情绪就不会太激动。
第三步,量化数据
为自己做一个打骂孩子的表格,划分成日期、打骂时长、打骂原因、最后处理方法等几大项,每次自己打骂孩子,或者有这种冲动的时候就填进去。在自己情绪稳定之后再去整理表格。这样就能大致清楚自己会常常因为什么问题而对孩子产生不满,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做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