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目标,如何引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4-04-12 19:48:43

最近接待了一位家长,这位妈妈说,从小时候开始,一直给予孩子优越的条件,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量满足,有时还会超孩子预期的给予满足。孩子去年上高一住校后,每个星期回来都要买一些新奇的东西,虽说花费比以往增加不少,但想想孩子长大了,同学的圈子大了,看到新奇的东西想要,还可以理解和忍受,可这个学期开始列出的都是高档奢侈品,比如限量版的球鞋,高级电子产品,明星签字摆件等等,这就太离谱了,根本不是一个高中生正常的需求,家长开始无法承受,只要家长有点劝他不要买或不给买的意思,就开始闹,跟父母胡搅蛮缠,逼迫父母同意。这搞得家长很是头痛,为此特地来咨询,寻求帮助,如何控制孩子的这种不正常的花销需求。

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目标,如何引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1)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许多家长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尤其是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其实家长有时也想不给、不惯着孩子,却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几分钟就败下阵来,只能乖乖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有求必应的行为,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机会,是家长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不会克制自己的*已经成为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的通病。

这个“自制力”,在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就是为了实现更重要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当下的*,舍弃眼前的诱惑。其要点是,“延迟满足”的度在于,既不是一味地压制孩子的*,也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是自己独立思考后的结果。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固执,遇到挫折就会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这个原理的发现源于1966年到1970年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在幼儿园进行的一系列有关自制力的心理学实验,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棉花糖实验”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工作人员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糖(有时是棉花糖,有时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然后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糖,那这一颗吃完后就没了;如果15分钟后再吃,将再奖励一颗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糖。实验中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糖。后来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其结论是,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所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重要且必要。

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目标,如何引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2)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呢?一是教会孩子等待。从一分钟开始,给孩子满足*的一个时间及合理理由。二是教会孩子区分轻重缓急。从生活小事中让孩子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放一放自己的*。三是把对孩子的奖励积累起来再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必立刻给他一个具体的奖励,但可以只给他一个类似的标志物,例如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然后兑换成具体的奖励。四是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要严于律己,善于克制,对孩子的要求会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法力。

对于这个案例里的大孩子,建议家长:一采用限额制 ,就是一定时间内定一个限额,比如一个月的花销有一个上限,让孩子学会计划安排,排出优先级,二采用分担制,确定物品花销的分担比例,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那部分的费用,从孩子平时的零花钱、压岁钱、家务劳动所得或其他所得中扣除来承担。这可以帮助孩子感受花钱的压力,学习对金钱的管理和计划。三建立孩子“等”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渐渐理清哪些物品的需求是自己“必要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特别是对孩子“想要的”,父母可以延后孩子得到物品的时间。当孩子在以后对家长说想要一样东西而愿意等的时候,那么就说明孩子开始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了。

如何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目标,如何引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3)

同时,特别是现在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有独立意识增强,追求独特,社交面增广和想“展现”自我,这些都会让孩子花钱的意识和消费比以往大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念头,不能简单的否定或抱怨,因为那些需求有可能是孩子出于对自尊的一种需求和保护,虽然有些欲求是孩子没有经过思考的冲动*,但孩子在通过向父母表达需求的时候,也是在期待被大人认可和尊重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断然反对,孩子内在追求的被认同感和成就感就会被挫败和被剥夺,容易激起孩子对大人的逆反和敌意,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所以在耐心听取孩子的要求,理由后,先表达理解和同理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交流中达成一致,而且不要寄希望于一次交谈就能解决,如果分歧很大就先放一放,可能要经历好几个回合,才能最终达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